1.综合题- (共2题)
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三十多年来,虽然各个领域改革的推进程度并不相同,而原有的政府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还在一些重要领域保持未动,但这一轮改革毕竟使一个也对世界经济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局部地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解放了久为落后制度所束缚压制的生产力,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实际上,中国的改革还只是走在半途,它在二十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摘编自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材料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革命”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并归纳这一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正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迈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孔德生、齐朝霞《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中国深化改革,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我们力求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以信息化带动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向导、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简新华、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期间哪一工程的建设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外资企业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材料二中“不是收,而是放”是指对外开放后来又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最终呈现出怎样的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哪些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我国走向民族复兴。
2.选择题- (共28题)
大陆外馆近期救助台胞案例
时间 | 事故 | 大陆大使馆做法 |
2018年9月 | 因台风台湾同胞被困日本关西机场 | 积极协助台湾同胞撤离机场 |
2018年8月 | 台湾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骗流落街头 | 及时对该青年提供救助 |
2017年9月 | 墨西哥发生强震,5名台胞受困 | 迅速赶到现场救援 |
2017年1月 | 巴塞隆纳发生恐怖袭击,2名台湾游客受伤 | 派员探望 |
A.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越来越多 |
B.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
C.说明我国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
D.显示了国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 |
A.调整“三不”政策 | B.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
C.达成“九二共识” | D.接受“一国两制”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 B.西方国家大力支持 |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 D.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
A.三大改造时期 | B.“大跃进”运动时期 |
C.改革开放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 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倒退 | B.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
C.初步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 D.有效保障了当时各项工作的进行 |
A.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
B.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
A.国家主权的独立 | B.人民思想的解放 |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
●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与科学发展观
A.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与完善 |
B.建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 B.“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歌手 | 民族 | 歌手 | 民族 |
阿里郎组合 | 朝鲜族 | 布仁巴雅尔 | 蒙古族 |
乌兰图雅 | 蒙古族 | 阿朵 | 土家族 |
降央卓玛 | 藏族 | 彝人制造 | 彝族 |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 B.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
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 D.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
A.邓小平理论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科学发展观 |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①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④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中国大陆获得了领土统一 | B.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C.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 D.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
A.维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安全 | B.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
C.捍卫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 D.借此机会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 D.抗美援朝的胜利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C.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 | D.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
A.使中国大陆最终实现了统一 |
B.使中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D.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 原煤(万吨) | 钢(万吨) | 布(亿米) | 粮(万吨) |
1952年 | 6649 | 135 | 38.3 | 16392 |
1957年 | 13000 | 535 | 50.5 | 19505 |
增长率(%) | 96 | 296 | 32 | 19 |
A.工业产品比农业产品增长快 |
B.钢铁是产量最多项目 |
C.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
D.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
A.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 |
B.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C.健全了农村的基层组织 |
D.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决定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D.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
A.雷锋 | B.王进喜 | C.焦裕禄 | D.袁隆平 |
A.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
C.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
A.社会制度不同 | B.革命形势不同 |
C.两国国情不同 | D.国土面积不同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