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某班级开展了关于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回答相关问题:
(歌词赏析)
材料一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政策感悟)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和构想?二者所反映的区域其相同点和最根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代表总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1名代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国各省市进一步加强了干部援藏、援疆和支边的力度,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了经济,也由此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
(4)上述材料内容是如何体现我国的民族政策的?
(认知升华)
(5)结合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之间关系的认识?
(歌词赏析)
材料一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1)品读歌词,说一说我国当前已经建立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澳门》
(2)中国古代史上,哪个国家侵占了澳门?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政策感悟)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和构想?二者所反映的区域其相同点和最根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代表总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1名代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国各省市进一步加强了干部援藏、援疆和支边的力度,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了经济,也由此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
(4)上述材料内容是如何体现我国的民族政策的?
(认知升华)
(5)结合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之间关系的认识?
2.
材料论述题。
材料 邓小平在谈到香港问题时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于1982年,至1984年,双方共进行了22轮艰难的谈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1979年,中国与葡萄牙建交时,确认了澳门是中国领土,暂由葡萄牙管理的事实。因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障碍较少。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双方在4轮谈判后,澳门问题得以解决。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材料 邓小平在谈到香港问题时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于1982年,至1984年,双方共进行了22轮艰难的谈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1979年,中国与葡萄牙建交时,确认了澳门是中国领土,暂由葡萄牙管理的事实。因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障碍较少。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双方在4轮谈判后,澳门问题得以解决。
——摘编自新华网
(1)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个伟大构想?(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3.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某校八年级拟举行一场以“辉煌40年”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你参与。
(光辉理论)
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行动指南。
(1)请将下表括弧中的空白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改革大潮)
农村是改革大潮最早掀起的地方。《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四十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2016年以来,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2月9日,村民第一次领取了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
(2)“分田单干”指的是在小岗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小岗村的变化历程,谈一谈党和政府制定农村、农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面向世界)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窗口。

(4)除了深圳、海南,我国还有哪几个经济特区(写出两个即可)?对比上述材料,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海南自贸区的建设,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光辉理论)
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行动指南。
(1)请将下表括弧中的空白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会议 | 时间 | 理论创新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 改革开放,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十二大 | 1982年 |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 1987年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十四大 | 1992年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十五大 | 1997年 | 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十六大 | 2002年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十七大 | 2007年 |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
十九大 | 2017年 | 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改革大潮)
农村是改革大潮最早掀起的地方。《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四十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2016年以来,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2月9日,村民第一次领取了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
(2)“分田单干”指的是在小岗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小岗村的变化历程,谈一谈党和政府制定农村、农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面向世界)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窗口。

(4)除了深圳、海南,我国还有哪几个经济特区(写出两个即可)?对比上述材料,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海南自贸区的建设,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法治建设)
(1)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农业现代化)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2)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图2能获取什么信息?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
(走向世界舞台)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民主法治建设)
(1)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法律文献 | 内容摘要 | 地位或作用 |
①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人会。 | ②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
(农业现代化)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2)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图2能获取什么信息?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
(走向世界舞台)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20题)
5.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②国民大革命;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新中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②国民大革命;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新中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⑤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己经取得伟大胜利;
②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己经取得伟大胜利;
②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指
A.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
B.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D.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 |
9.
最早提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10.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流行的“高铁”、“网购”、“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①“经济特区”
②“绿色食品”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
建国初期 | “土改”“双百”方针“三大改造”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
文革时期 | “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
①“经济特区”
②“绿色食品”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1.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12.
史实和史论是构成史学的重要因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的评论。下列叙述属于史论的是
A.1951年秋,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进驻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
B.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
C.1953—1956年,我国相继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开放港口城市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C.浦东的开发开放 |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18.
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 |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D.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20.
一位工人兴奋的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大家努力干,厂子干好了,大家的收入就多了。以后再也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这说明当时我国开始进行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国有企业改革 |
D.对外开放 |
2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历史原因是()
A.日本割占台湾岛 | B.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
C.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
2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掌握时间的办法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主要反映出我国人民( )
A.思维方式改变 | B.传统观念更新 | C.科技发明增多 | D.生活水平提高 |
3.填空题- (共1题)
25.
(1)政治创新:邓小平针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实行________(政策)
(2)经济创新: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________经济体制。
(3)科技创新:________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A.国家的大政方针一直引领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____。 (2)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________(制度)的先河。 (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政策。 |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根据以下提示,完成相应内容。 (1)中共十五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八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C.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政治、经济民族、科技创新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 |
(2)经济创新: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________经济体制。
(3)科技创新:________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