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逸翠园学校、高新第三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54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拮jù   述chǎn 骗kuāng  心贯注qiǎn
B.抽yè   梁jǐ    吸shǔn   尽职守kè
C.扶yè   慰jí    和cān    手无策shù
D.chī笑  黑yǒu  当gòu    一糊涂tā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红装素裹 重蹈履辙  喑哑  巉岩
B.旁证博引 畏缩不前  恣雎  帐篷
C.心无旁骛 一泻千里  深邃  腌臜
D.吹毛求疵 断壁残垣  要决  陨落
3.
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福楼拜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非常严格,不但要求学生善于用 的目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②在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努力防止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
的微生物来 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
③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 形成传统,作为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④文学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 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A.敏捷  玷污  况且  无时无刻
B.敏锐  玷污  而且  无拘无束
C.敏捷  污染  而且  无拘无束
D.敏锐  污染  况且  无时无刻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黑”和“金”在色彩运用上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小题2】“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综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表卒( )
(2)到当阳,众十余万( )
(3)遂其众去( )
(4)谓先主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何拒之/遂许先帝驱驰
B.驻马呼琮/见渔人,大惊
C.曹公兵至/未柳絮因风起
D.遣使请降/使会江陵
【小题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小题4】结合课文《隆中对》和选文的内容,简要说说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湖桥绝唱
李培俊
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时而擂鼓一样嘣嘣跳得一下比一下快,时而又扑腾扑腾慢了下来。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家伙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往外走。老伴儿说:“你就不能在家消消停停地歇一会儿?唱了几十年了还没唱够?”
“天成唱戏会有唱够的时候?”天成说,“你不知道,那个演秦琼的角儿把秦二哥唱成四不像了。”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家伙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一听见人就没了魂儿。正在地里锄庄稼,锣鼓家伙一敲,锄头往庄稼地里一扔,就往戏台上跑;正吃饭哩,听见弦子拉过门儿,把饭碗往桌上一放拔腿就走。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让它们给你拉犁拉耙吧!”
天成生来就是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扮相好,唱腔好,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叫板上场,往往都是碰头彩,掌声叫好声压过了锣鼓大钹。
可是近二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村里人都觉得,生活中天成和戏里的天成不一样了,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也不一样了。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刚当支书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砸肿也不离开施工现场。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梨枣、山楂,分给各家经营管理。嘟噜成串的果子,把大家的腰包撑得满满当当。
坏就坏在天成建了自家的果品加工厂。
那一年,水果不好卖了,各家的水果都是卖一半扔一半,入了冬天,湖桥村还弥漫在水果腐烂的酸甜之中。大家就埋怨天成没把项目看准,坑了一村的老少爷们儿。起初,还有人为天成说话,劝那些怨天尤人的人家:支书也没长前后眼,能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毕竟,他让湖桥富了这些年了。
也就是这时候,天成建了自己的果品加工厂,把大家卖不掉的苹果、梨枣、山楂加工成果脯果醋,卖往天南地北,赚了一笔又一笔。
于是,人们便怀疑天成,领人修公路也好,建这个千亩园也罢,其实是为他自家的果品加工厂铺垫,是为自家挣钱夯基础。
人们再见天成,便没有多少好气,连面子上那点招呼也敷衍不出来。村里唱戏,招呼也不给天成打,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天成却不请自到。他去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冬天的阳光软绵绵的,天成的脸上便像镀了一层金子,黄黄的。有义就说:“支书,你还来唱戏?你的戏已经唱得很有水平了,跟真的一样,我看就算了吧。”
天成岂没听出话里的另一层意思?也知道船在哪湾着。但他不在乎,浅浅一笑,把正上妆的“秦琼”拨拉到一边,说:“还是我来吧。”
天成到底没能把这出戏唱完。虽然,天成扮相依然利利索索,虽然,天成唱得字正腔圆,可就是没人喝彩,锣鼓家伙敲得少气无力。梆子专往牙上敲,老也跟不上趟。对打的时候,演敬德的有义使的双鞭,劈头盖脸便往头上罩。虽不至于伤了天成,但那份重量,要挡开它们却也颇费气力。
就是这时,天成一头栽在戏台上。
天成的丧事办得冷冷清清,大部分人家躲得远远的,实在碍不过平时情面的几户人家,在灵堂草草焚上几张纸,掉头走了。打墓时,村主任福海出了东家进西家,求爷爷告奶奶,就是把人叫不到地里。这个说要去丈人家走亲戚,那个说要约朋友喝酒。福海火了,颤抖着敲响了那口弃置多年的铜钟。人到齐后,福海扯起嗓子就骂:“你们这些人,良心都叫狗给吃了,嗯?天成支书可是为咱湖桥累死的呀!”
“说他是为挣钱累死的还差不多!”有义嘟囔一句。
“你说啥?”福海伸手给了有义一巴掌,“放你娘的屁!你知不知道?天成支书这个果品加工厂是给咱村里办的!他怕看不准,办瞎了,带累乡亲,用自家房产作抵押贷款……现在销路打开了,赚钱了,年前把厂子转到了村委名下,这两年赚的二百多万元,一分不少都在村里账上存着……”
人们如梦初醒,知道冤枉了他们的支书,便哭着,在天成灵前跪出黑压压一片。
正月十五,湖桥村又唱了一出戏,是铁妮主演的《大破天门阵》。铁妮虽已有七个月的身孕,用布缠了腰身,扮相依然娇俏可人,一招一式,把那个穆家大小姐演得惟妙惟肖。戏演过半,铁妮的眉头突然皱成疙瘩,接着蹲下身捂住肚子,再接着,戏台响起一阵婴儿的啼哭。声音高亢、洪亮,搅得戏台上下骚动不安。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是天成支书托生的,他不想离开湖桥的老少爷们儿呀!于是,铁妮生下的孩子就取名叫天成。这名字是全村人起的。但不知道这个天成长大了会不会也像天成支书那样喜欢唱戏。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村民的角度补全情节。
村民唱戏,支书不请自到→A_________→村民记恨,丧事冷清B_________ →村人起名,纪念天成
【小题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但他不在乎,浅浅一笑,把正上妆的“秦琼”拨拉到一边,说:“还是我来吧。”
【小题3】如何理解标题“湖桥绝唱” 的含义。
【小题4】“人们冤枉了他们的支书”,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两处。
【小题5】小说中的天成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6】(1)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 可以删去,你是香赞同?请结合小说的三要素以及艺术手法谈你的理解,
(2)小说中天成支书有哪些突出形象特征?请结合内容进行简析。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 nī)”,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小题1】选文主体部分以________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小题3】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小题4】说明文的标题通常是点明说明对象,根据这个原则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小题5】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请你参加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观图表·明现象]阅读下面的图表资料,请概括其揭示的未成年人读书的现象,并紧扣主题说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上图是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国民阅读率指标指的是有一定阅读行为的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析表格·倡好书]下面是“中学生课外阅读阅读目的情况调查表”, 请写出两个调查结论。
阅读目的
增加知识
提高文学
素养
休闲娱乐(以言情、武打、玄幻、穿越等网络小说为主)
做人处事
专题研究
人数
158
139
229
104
13
比例
50.9%
44.8%
73.8%
33.5%
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写对联·抒情志]根据活动二调查的结果,围绕多阅读名著经典,为目的,拟写对联。
上联:豆蔻年华,读名著浸润心田创美好未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感动往往藏在细节里,用心去品味你会咀嚼出其中的甜味,生发感恩的情愫,这情愫诉诸笔端化为柔美的文字,定会形成动人的文章,震撼他人的心灵。

请以“藏在细节里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要求书写工整,情感真挚;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7.其他(共1题)

10.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屠呦呦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和勤奋。②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③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 ,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④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两项生物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提取第②句划线句子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③句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