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4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7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列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本词通过对想象中战斗画面的描写,更深刻表达了词人 的无奈与愤慨。
【小题2】阅读整首词,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画线句呈现的场面。
【小题3】诗言志。通过描写战场画面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还有很多。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①  ”和“   ②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祖逖》,完成下列小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甲)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丙)“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小题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大志/积成多   遂淮阴/大泽乡
B.命将出/良益友   北伐之/专心致
C.使自召募/使人问之   其部曲/计就计
D.人思奋/咎由   而誓/樯倾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翻译:半夜时听到鸡鸣声,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舞剑。
理解:成语“闻鸡起舞”就出自这里。后用来指志士及时奋发。
(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翻译: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有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人。
理解:这句话交代了出师北伐是顺应民心、符合民意的。
(丙)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翻译: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理解:祖逖认为此次北伐凶多吉少,会像大江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小题3】少有大志,并践行自己报国情怀的人,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说明祖逖和《白马篇》中的少年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报国情怀的。(100字左右)
(链接材料)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①[幽并]两州名,今河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的一部分地方,是古来出勇侠人物较多的区域。②[扬声]即“扬名”。③垂即“陲”,边远的地区。④[楛]木名,茎可以做箭杆。⑤[月支]射帖(箭靶之类)的名称,又名素支。⑥[猱]动物名,猿类,体矮小,尾作金色,攀缘树木极其轻捷,上下如飞。⑦[剽]轻快。⑧[檄]用于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毛表示紧急就叫作“羽檄”。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渔水谣》,完成下列小题。
渔水谣
陈奉生
①在我老家附近有两条大河,西边的是白河,东边的是潮河。站在村前的山岗上,可以看见烟波浩瀚的密云水库。分带左右的潮河、白河,仿佛是两条柔软的银链,穿起这颗燕山明珠,在蓊郁苍茫的青山翠峰之间波光潋滟。
②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小时候,每到开春,南风一吹,就听到水库的冰层“嘎巴、嘎巴”地开裂,不等冰融化干净,老舅就率领四、五只打鱼的木船划到水库深处打鱼。他们把上百米长几米高的围网围好。然后用木棒子,敲打着横在船舱上的铁板,“当、当、当……”,鱼儿受惊了,有的“叭——叭——”地跃出水面,有的撞进围网;看光景差不多了,老舅一声令下,大家吆喝着:“起网喽……”几条小船把围网从两头拉起,渐渐地鱼显露在围网的底部,胖头、鲤鱼、花鲢、草鱼欢蹦乱跳简直成了“鱼粥”。
③渔民们边摘鱼边唱着不知哪年、不知是谁留下的渔谣:
④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打鱼的孩子/数不清的日子……哎——哎——
⑤水库对于周边土地少得可怜的村子而言,那万顷碧波仿佛是他们的“良田”,那四处游动的鱼仿佛是村里男女老少魂牵梦绕的“会跑的庄稼”。
⑥老舅不出船的时候,我和表弟缠着他去水边教我们撒网。老舅从墙上摘下“漩网”,选一个水较深的河汊子,左手攥紧网绳,把网搭在右胳膊肘上,然后用力一甩,漩网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像绽开的梨花一样缓缓落入水中。稍等片刻,老舅便开始收网,他把着沉甸甸的渔网一使劲甩到岸上,让我和表弟捡鱼,并叮嘱我和表弟,把二、三两重的小鲤鱼扔回水里,我感到有些纳闷,问老舅为什么,老舅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说:“傻小子,你以为打鱼是吃饭,每天能来那么几回?打鱼呀,就像种庄稼,要先播种,到了秋天才能有好的收成,干什么事情都不能赶尽杀绝呀。”
⑦表弟和我又唱起了渔谣:
⑧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打鱼的孩子/数不清的日子……哎——哎——
⑨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水库岸边,回到母校教历史,教学之余我迷上了乡土历史,可惜众多的古迹、众多的村庄早已淹没在水库的一片汪洋之中。当了村干部的表弟说:“你有什么问题就问你舅吧,从白河口到潮河口上百里水下的村落都在他心里装着呢。”
⑩我跟老舅一说,他全力支持,说:“外甥老师,你能把淹没在水库底下的那些老事捞上来,是件大好事呀。”第二天太阳还没冒红,老舅就一桨一桨地划着小船到了白河口,他用手指点着说:“你看这里的景致多好,黑龙潭、鹿皮关、大关桥、古长城,还有小白龙白乙化牺牲的降蓬山,值得写呀。”我的思绪被老舅的话带到了那烽火硝烟的岁月,小船却不紧不慢地掉头东行,绕过几座山腰以上长满郁郁葱葱的树木,山腰以下被水刻画成一圈一圈裸露着泥石的山,我想象着那应该是水用柔软的刻刀,在坚硬的山上刻下的山的年轮。
⑪水库北岸的云峰山如一簇巨大的玉笋巍峨耸立,山顶上牧放着几朵白云,飘渺而神秘。老舅说:“前面发红的石头砬子,就是钓鱼台。水下就是传说的共工城。”老舅所说的共工城在《史记·五帝本纪》有记载即“舜请流共工于幽州”,幽州是密云县最古老的名字,共工所留下的共工城是密云历史上最早的古城,仔细算来距今已有4100多年了。“先有共工城,后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是老舅挂在嘴边的话。
⑫我们起船向东驶入潮河水域。“到了,到了,这里——这里——就是石匣,这里就是我常常梦到的老家呀”。老舅把桨一别,小船随水飘荡,他用关节有些肿大的双手颤抖地捧起一捧水,仰头喝了下去,指缝间流出的水洒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晶莹的水珠挂在花白的胡子上,他顺手胡噜了一把,说:“外甥呀,搬家时我还是半大小子,眨眼就变成老头了,石匣城那些老事那些老人就像刻在我的心里,恐怕到死也忘不了。”
⑬水是船的路,返回的小船犁开船两边的水绽放着朵朵的浪花,仿佛间老舅的右桨刚把初升的太阳划碎在水中,左桨就挑起西天红彤彤的晚霞。为了修建水库,库区人做出巨大而无私的牺牲,有的移民远离故土,留下的村民,守望着水库,就像守望着心灵的家园。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一种精神,是奉献、是自强、是创新,它强壮着密云人,他们把历史与未来不断地衔接起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这便是历史吧。
⑭如今,老舅已经过世了,长眠在村外的土坡上。表弟驾着船载着我继续划向水库的深处。
⑮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打鱼的孩子/数不清的日子……哎——哎——
⑯我们不约而同地哼唱着,那荒腔野调的声音,乘着风的翅膀贴着迷迷蒙蒙的水面飞得老远老远……
(取材陈奉生的《渔水谣》,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①-⑥段,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请把这个疑问写出来,并结合内容简要说明原因。
【小题2】文中有多处描写老舅的语句,你喜欢哪一处?写出来作简单赏析。
【小题3】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它强壮着密云人,他们把历史与未来不断地衔接起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含义。
【小题4】渔水谣“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打鱼的孩子/数不清的日子……哎——哎——”在文中反复出现,阅读全文,结合内容,说一说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名著阅读(共1题)

4.
一部伟大的名著会跨越时空给予我们精神的濡养。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任意一部名著中的具体内容,自选角度,谈一谈对你生命成长的影响。(100字左右)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  ①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②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材料二)
扬州“个园”如同其他中国古典园林一样,亦是集建筑、山水、花木等于一身的园林。是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结合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个园”讲求生命意趣。四季时节不同,不同的植物也会呈现不同的姿态变化或色彩变化,这正是自然界生命气象的展现。“个园”园名即以竹命名,旨在突出该园的主题与园主的雅好品味。绿竹在“个园”中既作绿化,又作营构主题之用。园内有刚竹、紫竹等六十多种。绿竹在“个园”中或散植、或丛植、或孤植。“个园”北区是最佳赏竹处,有“竹西佳处”匾额点题。此外,“个园”中还植有枫、桂、松、桐、梧、柳、荷、腊梅、天竺、紫藤等植物。以落叶树木点缀园中,衬托常绿之松竹。园内绿竹苍翠欲滴、与松柳碧水相互辉映,冉冉绿色浸粉墙,仅是这满园的翠绿就足以让人沉思内省、神思飞扬,此乃自然之色给人带来的心理共振,亦即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材料三)
颐和园,也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览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
【小题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尽管  ②都B.①无论  ②总
C.①因为  ②所以D.①如果  ②那么
【小题2】阅读(材料二),说一说“个园”的独特之处。
【小题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南北方园林在整体布局上的异同。

6.作文(共1题)

6.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请以“善良的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题目二:
阅读名著就是与名著对话,在对话过程中,促进我们的精神成长。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将“遇见名著中的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与名著人物共同走向未来生活的短篇小说。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7.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7.
京杭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波光粼粼的河水,更是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某学校组织了“走进京杭大运河,感受运河文明”游学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大运河就是一条流光溢彩的“文学之河”。我们熟悉的许多文学作品与大运河都有渊源。如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早年生活在大运河边的杭州、苏州等地,有学者指出,他就是在大运河边的淮安完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章回体长篇小说______。
【小题2】同学们参观了位于杭州市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下面是该馆的一段文字介绍,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沿青石板砖与鹅卵石铺就的古路步入序厅,顺势就阅尽了右手边那幅述说着运河沿岸盛世繁荣的长画卷。抬头即可见序厅屏幕上的影像,将运河从 ① 起的生长脉络娓娓道来,还附配了一幅大运河形成表。随即思绪被开凿工人的雕塑群像拉回到大运河的历史起点,带你从先秦开始,走过一个又一个朝代,领略两千余年来大运河的发展演变。专题陈列馆更是别有一番风情,地板中央凿空了一条,那是蜿蜒的运河。展馆的走向参照运河本身的地势来安排,一路走去就像是在空中俯瞰了这壮丽河山,不免惊叹这自然天工之绮丽。“运河文化”长廊也设计得 ② 。大运河所承载的每一种文化,都通过小小的透视窗来展示。俯身贴近窗口,用手慢慢摇动手柄,画面就在眼前慢慢铺开。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瞰(kàn)  绮(yǐ) “蜒”字的第八笔是
B. 瞰(kàn)  绮(qǐ) “蜒”字的第八笔是
C. 瞰(gǎn)  绮(yǐ) “蜒”字的第八笔是
D. 瞰(gǎn)  绮(qǐ) “蜒”字的第八笔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诞辰 ②惟妙惟肖    B.①诞生    ②惟妙惟肖
C.①诞生 ②别出心裁    D.①诞辰    ②别出心裁
【小题3】在游学总结会之前,班长搜集整理了一段发言稿,请你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下列小题。

古运河,宛如一根银线把长江、太湖风景区,缀连成一串闪光的珠链。泛舟于这段古运河上,既可观赏江南广袤的风光,又可感受人们繁忙的生活情景,真是其乐无穷!

进入苏州,那“人家尽枕河”的情景更令人神往。沿河户户前门临水,后门濒河。透过花墙,时时可瞥见院中主妇或在梳头,或在晾衣(甲)或在做饭;老人临窗逗着小孙子;姑娘们赤脚伸在河里,搓洗着花花绿绿的衣服(乙)这般情景真是如诗如画,姑苏人的生活是多么温馨啊!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逗号 (乙)句号B.(甲)分号 (乙)逗号
C.(甲)分号 (乙)句号D.(甲)逗号 (乙)逗号
(2)画线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结合上下文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在江南风景纪念册上,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游学感受,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句子,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宛如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
B.江南的春风柔柔的暖暖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
C.江南的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大运河如一把秀美的江南折扇承载着丰富厚重的璀璨文化。
【小题5】虎丘是古运河边上的重要景点。在虎丘的碑廊里,有颜真卿的碑刻。同学们结合颜真卿的生平简介,对碑刻的字体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请选出看法正确的一项(   )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颜真卿碑刻拓本)

注:碑刻内容选自颜真卿书唐朝清远道士的《同沈恭子游虎丘寺有作》:我本长殷周,遭罹历秦汉。四渎与五岳,名山尽幽窜。及此寰区中,始有近峰玩。近峰何郁郁,平湖渺弥漫。

A.字体端庄大气,用笔雄健有力,犹如铮铮铁骨。
B.笔画粗细适当,行云流水,具有洒脱浪漫气质。
C.整体上,疏密有度,笔画连绵,犹如铮铮铁骨。
D.字体圆润,笔画流畅飞扬,具有洒脱浪漫气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