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6题)
2.综合题- (共3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某县某村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 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的是什么制度?文中某县某村具体的名字是?该制度有何积极影响(至少答出两条)?
(5)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看电视学历史:20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电视剧《叶落长安》根据这段历史,讲述了河南人郝玉兰一家三代以及西安小东门锦华巷街道的河南乡亲们相濡以沫,共同渡过的50年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的这段历史。

第3集 玉兰心里有事不明白,就让儿子替自己写信问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您老人家人体好吗?这都是新社会了,劳动人民吃香了,这人跟人都平等了……旧社会不拿俺当人看,新社会,俺觉着俺是主人了……”
请回答:
(1)信中的“新社会”到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信中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新社会”的到来有何历史意义?
第4集 1954年春,锦华巷街道召开一次妇女大会,玉兰控诉白丈夫老四对自 己实施家庭暴力,普通百姓心中开始有了法的概念。

请回答:
(2)请仔细观察剧照,以玉兰为代表的普通妇女第一次接触到的是哪一部法律?这一年(1954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这项成就的历史地位。
第6集 玉兰的大女儿莲花想非常去学,玉兰让她在家照看弟弟,就是不让她上学。

请回答:
(3)如果今天你的父母不让孩子去上学,你会使用什么样的法律武器为自己争取上学的权利?
第7集 玉兰把自家的锅拿去炼铁;老大爷在自家的院里也为祖国的大炼钢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回答:
(4)这一集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运动?造成了什么影响?
第17集 一伙“红卫兵”在革命的名义下,干着打砸抢的无耻勾当

请回答:
(5)“红卫兵”是在哪一运动中出现的组织?这运动给中国带来什么恶果?
第27集 玉兰在农村的儿媳妇翠花数落丈夫白东京,不好好干活,满肚子委屈。

请回答:
(6)请仔细观察剧照,当时农民为什么感到越过越有劲?
第40集 2002年玉兰他们居住了50年的锦华巷被拆迁了,他们都恋恋不舍。

请回答:
(7)今天的你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到处都有大规模的拆迁,对于拆迁,你想说点什么?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如下表为“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7月日下午,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4)列举两例“一五计划”的成就。
(5)请再举两例说明中国“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3.选择题- (共27题)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②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港澳回归
④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⑤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③④⑤ | B.②④⑤ | C.①④⑤ | D.③④⑤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A.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D.百年荣辱入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
A.《英雄交响曲》 | B.《义勇军进行曲》 |
C.《黄河大合唱》 | D.《游击队之歌》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C.《人权宣言》的颁布 |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
A.邓稼先 |
B.袁隆平 |
C.钱学森 |
D.侯德榜 |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焦裕禄
④孔繁森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A. 土地改革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互助组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B.***思想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邓小平理论 |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 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

A.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确立
D.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6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