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50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6

1.判断题(共6题)

1.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农历纪年。
判断:    
改正:    
2.
“大跃进”和稳定物价之战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
改正:    
3.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继文化大革命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严重失误。( )
4.
1978年12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
改正: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最先从城市开始。(   )
错误:    改正:    
6.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错误:        改正:    

2.综合题(共3题)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九年 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某县某村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 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的是什么制度?文中某县某村具体的名字是?该制度有何积极影响(至少答出两条)?
(5)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8.

   看电视学历史:20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电视剧《叶落长安》根据这段历史,讲述了河南人郝玉兰一家三代以及西安小东门锦华巷街道的河南乡亲们相濡以沫,共同渡过的50年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的这段历史。


第3集 玉兰心里有事不明白,就让儿子替自己写信问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您老人家人体好吗?这都是新社会了,劳动人民吃香了,这人跟人都平等了……旧社会不拿俺当人看,新社会,俺觉着俺是主人了……”

请回答:

(1)信中的“新社会”到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信中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新社会”的到来有何历史意义?

第4集  1954年春,锦华巷街道召开一次妇女大会,玉兰控诉白丈夫老四对自 己实施家庭暴力,普通百姓心中开始有了法的概念。


请回答:

(2)请仔细观察剧照,以玉兰为代表的普通妇女第一次接触到的是哪一部法律?这一年(1954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这项成就的历史地位。

第6集 玉兰的大女儿莲花想非常去学,玉兰让她在家照看弟弟,就是不让她上学。


请回答:

(3)如果今天你的父母不让孩子去上学,你会使用什么样的法律武器为自己争取上学的权利?

第7集 玉兰把自家的锅拿去炼铁;老大爷在自家的院里也为祖国的大炼钢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回答:

(4)这一集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运动?造成了什么影响?

第17集 一伙“红卫兵”在革命的名义下,干着打砸抢的无耻勾当


请回答:

(5)“红卫兵”是在哪一运动中出现的组织?这运动给中国带来什么恶果?

第27集 玉兰在农村的儿媳妇翠花数落丈夫白东京,不好好干活,满肚子委屈。


请回答:

(6)请仔细观察剧照,当时农民为什么感到越过越有劲?

第40集  2002年玉兰他们居住了50年的锦华巷被拆迁了,他们都恋恋不舍。


请回答:

(7)今天的你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到处都有大规模的拆迁,对于拆迁,你想说点什么?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表为“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7月日下午,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4)列举两例“一五计划”的成就。
(5)请再举两例说明中国“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3.选择题(共27题)

10.
20 世纪的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它们指的是(  )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②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港澳回归
④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⑤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④⑤D.③④⑤
11.
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B.
C.D.
12.
四川农民张永贵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菜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本队土地经营实行哪一种方式。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3.
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百年荣辱入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14.
新中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论联合政府》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人民民主专政》
15.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施行。《国歌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等。《国歌法》所保护的对象是(   )
A.《英雄交响曲》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D.《游击队之歌》
16.
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D.抗日战争
17.
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A. 开国大典
B.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18.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它的运行轨道距离地球393000米.将393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
A.大跃进运动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运动D.镇压反革命运动
20.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对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21.
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民主意识的提高,推动我国民主进程。下列选项中阻碍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人权宣言》的颁布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22.
“他的一抹身影,要向硝烟滚滚的沙漠戈壁讨要。他的一丝芳魂,已在热浪腾腾的研发基地消散。风流人物,今朝难再。两弹元勋,万古可存!”历史课堂上这位同学的致辞是献给下列哪位科学家的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侯德榜
23.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他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下列哪些是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出现的先进人物(  )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焦裕禄
④孔繁森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4.
“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以上歌谣称赞的是
A. 土地改革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互助组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25.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是(  )
A.1953年B.1954年C.1956年D.1957年
26.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用水平的恒定拉力F作用于滑块.当滑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时,木板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27.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用水平的恒定拉力F作用于滑块.当滑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时,木板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28.
三大政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上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上
29.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30.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3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 )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32.
学习和研究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个学生做出了下列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确立
D.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3.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34.

选词填空(句子选词填空)。

except besides

35.

选词填空(句子选词填空)。

except besides

36.
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地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对该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罗马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源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6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