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安顺卷)历史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865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4/8/26

1.简答题(共3题)

1.
(10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4年3月3日在国会突然表示,将继承向被日本侵略国家和殖民国家谢罪的“村山谈话”。他称,“我国(日本)曾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关于此认识,我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他还强调,“安倍内阁从未否定过日本侵略和殖民地历史。”请回答:
(1)在近代史上,日本曾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中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这个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2分)
(2)1936年12月12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刻,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请举出一例抗击日寇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摘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摘自《独立宣言》
材料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摘自《人权宣言》
请回答:
(1)说说材料一的法案颁布于哪一年?颁布这一法案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法案的颁布使
(国家)开始确立起 制的资产阶级统治。(4分)
(2)说说材料二中的法案由什么机构在哪一年颁布的?这一法案的颁布有什么意义?(4分)
(3)说说材料三中法案是哪一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4分)
3.
(10分)(美国,强国之路)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完成了从建国到强盛的华丽转变,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独立之路)
材料一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说:“北美似乎由上帝的意志决定最终会成为一个国家。”
(1)美国成为一个国家后的第一任总统是谁?(2分)
(重建之路)
材料二随着南方原有的上流社会的彻底毁灭,形形色色的北方人开始涌入战败地区,有的去参与地方政治,有的去挣钱,另外有很大一部分人出于民主和人道的冬季,去教导那些穷困的、曾经是奴隶的人们读写的基础知识或基本的谋生技艺。黑人在南方参加选举,在立法机关当代表,有的还担任公职。这个时期被称为“重要时期”。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现象?(2分)
材料三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中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3)罗斯福所说的八年前美国曾处于“恐惧之中”指的是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什么事件?(2分)为摆脱“恐惧”,他采取的行动是什么?(2分)
(强国之路)
(4)有人说:“美国强盛的因素很多,科技因素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实例说明上述观点。(2分)

2.选择题(共13题)

4.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5.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城市或屈辱或荣光的标签,以下是四幅与南京有关的照片,再现了南京或屈辱或荣光的历史,结合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6.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7.
下面哪个地区不适宜使用“一国两制”政策,请把它找出来()
A.台湾B.深圳C.澳门D.香港
8.
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有关的宗教是()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道教
9.“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请你判断,句中的“这里”是指(  )
10.“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请你判断,句中的“这里”是指(  )
11.“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请你判断,句中的“这里”是指(  )
12.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13.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14.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重大革新是()
A.轮船、飞机B.汽车、飞机
C.火车、轮船D.汽车、火车
15.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16.
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是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