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从1898年6月到9月,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变法”是哪一次变法?(2分)当时发布变法法令的清朝皇帝是谁?(2分)
(2)材料中的“维新人士”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谁?(2分)
(3)根据材料找出这次变法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措施。(2分)变法法令中对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4分)
从1898年6月到9月,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变法”是哪一次变法?(2分)当时发布变法法令的清朝皇帝是谁?(2分)
(2)材料中的“维新人士”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谁?(2分)
(3)根据材料找出这次变法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措施。(2分)变法法令中对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产启迪后来人。
材料二:辛亥八月,乱党谋事于武昌。
——摘自清史资料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对联中的“先行者”指的是谁?(2分) “首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爆发于何时?(2分)
(2)材料二中“乱党”指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4分)
材料一: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产启迪后来人。
材料二:辛亥八月,乱党谋事于武昌。
——摘自清史资料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对联中的“先行者”指的是谁?(2分) “首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爆发于何时?(2分)
(2)材料二中“乱党”指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4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4分)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2分)
(3)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2分)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4分)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2分)
(3)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2分)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2.选择题- (共45题)
4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物 质 | 甲 | Ca(OH)2 | CO2 | H2 | Fe |
乙 | Na2CO3 | NaOH | O2 | HCl | |
丙 | H2SO4 | CaCl2 | CuO | CuSO4 | |
丁 | BaCl2 | AgNO3 | HCl | NaOH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4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