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吉林通化七中初三下期第二次模拟检测历史(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141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23

1.列举题(共4题)

1.
根据提示列出相关的人物
(1)虎门壮举,为国为民——
(2)东北抗日,后人敬仰——
(3)百团大战,声名远扬——
(4)铁人精神,学习榜样——
2.
站在2013年,纵观新中国发展史,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名称。
(1)60年前的一场战争,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
(2)60年前的一个规划,使国家工业建设开始起步——
(3)60年前的一场运动,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60年前的一个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5)20年前的一次会晤,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一步——
3.
写出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1)
(2)
(3)
4.
分别写出一项和下列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1)马克思——
(2)列宁——
(3)罗斯福——

2.综合题(共4题)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李鸿章等要求在军事、外交之外,应对日本展开经济封锁。李鸿章说:“倭土货多赖华销,应檄行各关暂停日本通商。”
材料二:1919年,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因被迫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人重新掀起抵制日货了浪潮。
——均摘自《抵制日货——购买力筑就新长城》
材料三:对于仍在享受安宁的家庭生活的人们,我要将处于战乱中的中国妇女的心声带给大家。如果你们想避免正降临在中国的灾难,避免你的亲人和同类惨遭杀戮,请抵制日货。
——1937年12月宋美龄演讲
材料四:许多商品不再是单纯的日本货,而变成了多国籍产品,我们的很多国货可能它的核心技术就来源于日本,而许多日本品牌产品恰恰在中国生产,因此盲目地抵制日货可能首先伤害到我们自己。其次,极端的行为也会动摇其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抵制日货运动的历史与现实》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抵制日货的要求分别起因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抵制日货的要求起因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什么运动?
(3)材料四中的观点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哪一发展趋势?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在不同时期抵制日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抵制日货这一行为,谈一谈你的看法。
6.
阅读以下材料:
92年前,在南湖荡漾的波光中,诞生了一位巨人,它百折不挠:武装起义,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万里转移,粉碎了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它英明果断:巩固政权,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现平等,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纠正错误,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1)写出文中涉及的六项历史事件
(2)从这位“巨人”的奋斗历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7.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崛起篇)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以后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1)分别写出发现“世界”、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等事件中一位代表人物。
(衰落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霸主地位最终被美国所取代
(2)两次大战的发动国是哪一国家?
(复兴篇)20年前的联合,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3)“经济体”的名称是什么?
(启示篇)
(4)欧洲的兴衰发展历程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是什么?
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
材料二:二战后漫长而短暂的半个世纪中,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了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材料三:苏联解体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的呼声越来越高。请回答:
(1)材料一中“暂时的和平”是哪一世界政治格局确立后出现的?
(2)材料二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指什么?这一时期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材料三表明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3.选择题(共10题)

9.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一个“侠盗集团”为寻找“圆明园”流失的兽首而历经艰险,保护国宝的冒险故事。这些文物的流失应该源于哪场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题文)下列与周恩来相关的重大史实有:
①黄埔军校培养人才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井冈山会师
④平型关大捷
⑤提出“求同存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1.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沦陷
12.
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3.
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会议是
A.一届政协
B.一届人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三大
14.
《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稣遇难前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的情景。该题材主要涉及哪一宗教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15.
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
C.美国D.俄国
16.
(题文)191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爆发,其导火线是:
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17.
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莎士比亚
C.卢梭
D.孟德斯鸠
18.
(题文)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是(  )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D.柏林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4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