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11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6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 
(图片中看历史)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我们党得用“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来形容这一场场“救治行动”非常恰当。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一场场“救治行动”中的“自我疗伤”“思想疗法”进行补充。
材料二 (数轴上学历史)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我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示意图回答: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源于什么历史事件?
(3)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
(1)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这一局面的是哪个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十几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竟然彻底改变了现代中国人的命运!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而言,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确实是不平常的一周,这一周是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叶永烈《红色的起点》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这一周是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3.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放牧伟大复兴梦,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不懈努力,几多教调和启示,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富强之梦)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少数人的觉悟”是指什么事件?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梦)
材料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代史纲要》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文明之梦)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4)材料体现的是哪块运动?这场运动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复兴之梦)
材料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5)结合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2.判断题(共3题)

4.
“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的兴亡。
5.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材料中的“一道闪电”指的是戊戌变法。
6.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将其推向高潮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选择题(共11题)

7.
“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份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9.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
“盖天下皆是天你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提出这一建国方案的是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工人阶级
11.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政治制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2.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A
B.B
C.C
D.D
13.
1866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和军用物资。1867年崇厚在天津设立了天津机器局(后改名北洋机器局),主要生产火药、子弹。上述材料反映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
C.创办新式学堂D.筹建海军
14.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实现共和
D.军阀割据
15.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6.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A.自强求富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17.
下列发生在民国十年的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B.中国共产党成立C.五四运动爆发D.新文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