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
材料二: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
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同。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化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强国。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着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
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场……战争”中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的领导人是谁?
哪次战役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争扫清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障碍?(4分
(2)材料二中“两种社会制度”指的是哪两种社会制度?林肯为了结束这两种社会制度
斗争的后果颁布了哪两个法律文献?(2分)
(3)材料三中的“岛国”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抓住机遇,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
哪些措施从而改变了社会性质?(2分)
(4)材料四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为开端的?中国开始
“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总设计师是谁?(3分)
材料一: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
材料二: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
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同。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化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强国。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着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
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场……战争”中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的领导人是谁?
哪次战役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争扫清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障碍?(4分
(2)材料二中“两种社会制度”指的是哪两种社会制度?林肯为了结束这两种社会制度
斗争的后果颁布了哪两个法律文献?(2分)
(3)材料三中的“岛国”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抓住机遇,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
哪些措施从而改变了社会性质?(2分)
(4)材料四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为开端的?中国开始
“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总设计师是谁?(3分)
2.
如图,读图说史((8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上述图片中图一和图四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突出贡
献是什么?(4分)
(2)图二问世后曾经是哪些交通工具的动力机器?(1分)随着图三等一系列新发明的出现,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
(3)至今我们仍然在享受着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请举例说明科技革命给你带来的启示?(2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上述图片中图一和图四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突出贡
献是什么?(4分)
(2)图二问世后曾经是哪些交通工具的动力机器?(1分)随着图三等一系列新发明的出现,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
(3)至今我们仍然在享受着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请举例说明科技革命给你带来的启示?(2分)
3.
读史有感(7分)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
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来自一战的报道
请回答:
上述场景反映的是哪次战役?(1分)
(2)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一战的起止时间是什么?(2分)
(3)大战爆发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其中哪个国家在大战爆发后参加到对方作战?(3分)
(4)战争是残酷的,带来巨大的灾难,对此你有何感悟,设计一条宣传标语。(1分)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
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来自一战的报道
请回答:
上述场景反映的是哪次战役?(1分)
(2)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一战的起止时间是什么?(2分)
(3)大战爆发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其中哪个国家在大战爆发后参加到对方作战?(3分)
(4)战争是残酷的,带来巨大的灾难,对此你有何感悟,设计一条宣传标语。(1分)
2.列举题- (共2题)
4.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4分)
(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3)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
(4)掀开法国大革命序幕的事件——
(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3)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
(4)掀开法国大革命序幕的事件——
3.选择题- (共17题)
6.
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历史上英国曾以向中国倾销禁品——鸦片为直接原因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 )
A.中国大量白银流入英国 | B.一批中国人毁于鸦片 |
C.开放通商口岸 |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9.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一句名言,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这句名言的真实含义是
A.放纵自我,绝对自由 | B.以人为本,弘扬个性 |
C.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D.不要跟着别人走路 |
12.
拿破仑晚年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这不会被人们忘却并让他引以为豪的是
A.颁布《权利法案》 | B.发表《人权宣言》 |
C.发表《独立宣言》 | D.制定《法典》 |
13.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I2(g)+H2(g)⇌2HI(g)△H=﹣9.48kJ/mol
(2.)I2(S)+H2(g)⇌2HI(g)△H=+26.48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4.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I2(g)+H2(g)⇌2HI(g)△H=﹣9.48kJ/mol
(2.)I2(S)+H2(g)⇌2HI(g)△H=+26.48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5.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I2(g)+H2(g)⇌2HI(g)△H=﹣9.48kJ/mol
(2.)I2(S)+H2(g)⇌2HI(g)△H=+26.48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7.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 C﹣H | C﹣F | H﹣F | F﹣F |
键能/(kJ•mol﹣1) | 414 | 489 | 565 | 155 |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H为:CH4 (g)+4F2 (g)═CF4(g)+4HF(g)( )
20.
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B.主要内容都是废除农奴制 |
C.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 D.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列举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