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反侵略篇章。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1)材料一中所述的殖民扩张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结合材料说出一例殖民者的罪恶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
材料二:“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本丁克
(2)造成材料二中这种悲惨境况的罪魁祸首是哪一国?该国在这一时期的殖民代表是谁?面对该国的疯狂掠夺,说出一位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
材料三: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
——托马斯·潘恩
(3)在材料三中,北美大陆为接受“这次挑战”而进行了哪一场战争?什么事件打响了这场战争的“第一枪?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下,拉丁美洲爆发了独立运动,领导这场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谁?
材料四:“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回答19世纪的第一次灾难性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分析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原因?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列举一位这个时期的英雄人物?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的知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1)材料一中所述的殖民扩张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结合材料说出一例殖民者的罪恶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
材料二:“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本丁克
(2)造成材料二中这种悲惨境况的罪魁祸首是哪一国?该国在这一时期的殖民代表是谁?面对该国的疯狂掠夺,说出一位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
材料三: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
——托马斯·潘恩
(3)在材料三中,北美大陆为接受“这次挑战”而进行了哪一场战争?什么事件打响了这场战争的“第一枪?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下,拉丁美洲爆发了独立运动,领导这场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谁?
材料四:“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回答19世纪的第一次灾难性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分析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原因?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列举一位这个时期的英雄人物?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的知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
宣言是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1)材料一中“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是针对什么制度提出的?该文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受到什么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2)据材料二回答,在探索社会改造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来哪些努力? 无产阶级运用其理论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次尝试具体指什么?
材料三:“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林肯
(3)材料三中林肯所签署的文件是什么?通过材料和所学的关于文件内容分析林肯要解决哪一问题?同一时期的俄国和日本先后进行了什么改革?
(4)阅读以上几个宣言后,你认为宣言往往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1)材料一中“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是针对什么制度提出的?该文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受到什么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2)据材料二回答,在探索社会改造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来哪些努力? 无产阶级运用其理论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次尝试具体指什么?
材料三:“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林肯
(3)材料三中林肯所签署的文件是什么?通过材料和所学的关于文件内容分析林肯要解决哪一问题?同一时期的俄国和日本先后进行了什么改革?
(4)阅读以上几个宣言后,你认为宣言往往具有什么特点?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进入近代以来人类在科技道路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取得巨大成就。试结合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图一、图二反映的是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革新,请分别写出其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它们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

(3)图三——图五分别是哪些科技人物的发明?今天努力争做创新型人才的中学生可以从上述发明家身上获得哪些启迪?
材料四: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4)材料四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图一、图二反映的是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革新,请分别写出其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它们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

(3)图三——图五分别是哪些科技人物的发明?今天努力争做创新型人才的中学生可以从上述发明家身上获得哪些启迪?
材料四: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4)材料四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5题)
5.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内容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13年7月10日起,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居民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调整之后,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A.《马关条约》 | B.《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
9.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这个巨人时代指的是
A.启蒙运动 | B.天文学的革命 | C.文艺复兴运动 | D.物理学的发展 |
10.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人权宣言》 | D.《1787年宪法》 |
13.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些歌词引自( )
A.《宅地法》 | B.《国际歌》 | C.《复活》 | D.《英雄交响曲》 |
15.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在《资本的年代》中谈到:“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为此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 )
A.提倡“文明开化” | B.废除黑人奴隶制 | C.“废藩置县” | D.废除农奴制 |
16.在以下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三个非零向量a、b、c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b、c共面;
②若两个非零向量a、b与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b共线;
③若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 ,则 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17.
某条约第2条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条款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指 ( )
A.英国、法国 | B.法国、俄国 | C.德国、奥匈帝国 | D.英国、俄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