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皇帝第三书》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皇帝第五书》
请回答:
(1)“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3)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回答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4)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
栏目——今日关注,各位观众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本杂志:《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礼教……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1)《青年杂志》创办标志着哪一运动的开始?简要说说这一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请分别写出陈独秀和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作品?
(3)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你如何认识到这个口号?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被迫长征)
材料一: 红军突围

(征途纪要)
材料二:

(历史感悟)
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读材料一,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2)读材料二回答:图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选择题- (共25题)
A.太平天国的北伐 | 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
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师夷长技 | D.民生主义 |
A.培养军事政治人才,创建革命军队 |
B.增强军事实力,建立军阀统治 |
C.教育革命党人,准备发动北伐战争 |
D.实施学校教育,锻炼意志品质 |
①五四运动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
A.参加中共一大 |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C.召开遵义会议 |
D.参加重庆谈判 |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如图,直角梯形AOCD的边OC在x轴上,O为坐标原点,CD垂直于x轴,D(5,4),AD=2.若动点E、F同时从点O出发,E点沿折线OA→AD→DC运动,到达C点时停止;F点沿OC运动,到达C点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E运动x秒时,△EOF的面积为y(平方单位),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如图,直角梯形AOCD的边OC在x轴上,O为坐标原点,CD垂直于x轴,D(5,4),AD=2.若动点E、F同时从点O出发,E点沿折线OA→AD→DC运动,到达C点时停止;F点沿OC运动,到达C点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E运动x秒时,△EOF的面积为y(平方单位),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卢沟桥保卫战 |
B.淞沪抗战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A.1915年 |
B.1920年 |
C.1930年 |
D.1933年 |
A.九一八事变 |
B.南京大屠杀 |
C.卢沟桥事变 |
D.常德细菌战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