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 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150 年前,明治日本的新国家建设,是与殖民统治的波涛涌向亚洲的巨大危机感同时开始的……为克服这堪称国难的危机,(明治日本)一鼓作气推进现代化。其动力是每一个日本人。沿袭至今的身份等级制度被废除,所有日本人都 从旧制度旧习惯中解放出来。通过团结所有日本人的力量,日本维护了国家独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2018 年新年贺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中哪一措施使“日本人从旧习惯中解放出来”?摆脱民族危机后的日本,对亚洲和平构成了新的威胁,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1978 年 12 月 18 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材料三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150 年前,明治日本的新国家建设,是与殖民统治的波涛涌向亚洲的巨大危机感同时开始的……为克服这堪称国难的危机,(明治日本)一鼓作气推进现代化。其动力是每一个日本人。沿袭至今的身份等级制度被废除,所有日本人都 从旧制度旧习惯中解放出来。通过团结所有日本人的力量,日本维护了国家独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2018 年新年贺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中哪一措施使“日本人从旧习惯中解放出来”?摆脱民族危机后的日本,对亚洲和平构成了新的威胁,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1978 年 12 月 18 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材料三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纵观中外历史,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一、图二,分别指出古代雅典与中国最高权力的归属。图二反映的是秦始皇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二1688 年,资产阶级携手新贵族,以宫廷政变的形式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 用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替,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 命”使议会对国王的斗争以胜利而告终,使得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最终得以确立。
(2)材料二中“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始于哪一法律文件的颁布?在该法律文件的影响下,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
材料三

——均改变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3)引起材料三中我国经济成分发生变化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确立?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两幅图是 20 世纪末回归祖国的两个地区的区旗。这两个地区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施?
材料一

(1)根据图一、图二,分别指出古代雅典与中国最高权力的归属。图二反映的是秦始皇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二1688 年,资产阶级携手新贵族,以宫廷政变的形式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 用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替,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 命”使议会对国王的斗争以胜利而告终,使得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最终得以确立。
(2)材料二中“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始于哪一法律文件的颁布?在该法律文件的影响下,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
材料三

——均改变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3)引起材料三中我国经济成分发生变化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确立?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两幅图是 20 世纪末回归祖国的两个地区的区旗。这两个地区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施?
3.
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常常会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从而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 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新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1)材料一中的“它们”指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棉纺厂的机器和福特公司的汽车分别使用的动力机械。
材料三 19 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电报、 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战争可以在更大范围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更加残酷。
——摘自岳麓书社《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最早在哪一次战争中出现?依据材料三,指出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将对未来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 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新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1)材料一中的“它们”指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棉纺厂的机器和福特公司的汽车分别使用的动力机械。
材料三 19 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电报、 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战争可以在更大范围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更加残酷。
——摘自岳麓书社《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最早在哪一次战争中出现?依据材料三,指出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将对未来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9题)
4.
据《晚清史》记载,1843 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 1853 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 2100 万银元 | B.开放宁波、上海等 5 处为通商口岸 |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
5.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6.
***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B.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
C.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1.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 1953 年开始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2.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
13.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D.东方红l号卫星发射成功 |
18.
欧洲航海家于 15、16 世纪开始探索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①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②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使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①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②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使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
1775~1783 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1861~1865 年,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 B.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
C.都是由林肯领导 | D.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
20.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欧洲的两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许多杰出代表。下列有关他们的搭配正确的是
A.莎士比亚—文艺复兴的先驱 | B.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
C.伏尔泰——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 D.卢梭——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
21.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的推动。在 19 世纪 60 年代,欧洲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沉重打击。这一打击主要来自于( )
A.工业革命的完成 | B.达尔文的进化论 |
C.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