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五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48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综合题(共4题)

1.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材料四: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
(3)材料三与材料四的内容分别出自哪两个不平等条约?
2.
材料分析

图一鸦片战争穿鼻海战图二甲午战争黄海激战图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你依次写出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它们分别带给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战争
战后签订的条约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举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事例?(一例即可)
(3)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一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历史事件。
(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谁人之手?请再列举两位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4.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重重的矛盾的复杂环境中,诞生了一代又一代伟人,他们在中国危难之际,发挥着关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为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什么?
(3)聂耳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创作的什么作品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4)***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那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哪次会议?把***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哪次会议上?
(5)在解放战争中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战役,其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回顾国共关系,从两党合作-破裂-再合作-再破裂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选择题(共27题)

5.
近现代的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
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7.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8.
如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应该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不久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不久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不久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不久
9.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10.
1895年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屈辱年,这一年发生
A.俄国割占台湾
B.英国割占台湾
C.法国侵入台湾
D.日本割占台湾
11.

甲、乙两地相距372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12.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
A.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B.康有为、张之洞、孙中山
C.曾国藩、梁启超、林则徐D.李鸿章、康有为、洪秀全
13.
张教授用“三民主义”的内容给自己三个儿子当笔名,他三个儿子的笔名应是
A.民主、民权、民生B.民族、民权、民生
C.民主、民族、民权D.民主、民族、民生
14.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15.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6.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进行的近代化探索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7.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晋察冀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8.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19.
看到“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抗日战争
D.中国共产党成立
20.
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21.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岗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
④井冈山会师
⑤新四军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3.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进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25.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26.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渡江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淮海战役
D.百团大战
27.
全面内战爆发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后B.晋察冀豫解放区后C.大别山后D.陕甘宁解放区后
28.
解放战争时期,当***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9.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30.
民国时期“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面包蛋糕水饺汤包,一应俱全。这反映了
A.教育事业蓬勃兴旺
B.中西风俗共存共容
C.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D.通讯工具多种多样
31.
下图著名绘画作品出自
A.齐白石
B.聂耳
C.张大千
D.徐悲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