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法律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分析下列图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1)比较下列古代世界三大文明有关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完成表中所缺部分:(6分)

(2)法院建筑是社会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见证和象征。在这方面,美国最高法院建筑尤为瞩目(见图11)。

①该建筑东门上方刻有“司法:自由的监护人”字样,又饰有孔子、梭伦等雕像,其用意何在?(4分)
②回溯往事,美国最高法院掌控国家司法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确立的?(4分)
③美国最高法院大楼落成于1935年。此前,尽管它是联邦政府架构中的平等分支,但却因当初没有为其提供固定办公场所的宪法规定,在长达146年的时间里竟然“居无定所”而“寄人篱下”。立国之初,曾蜗居纽约商业交易大厦。后几经周折随联邦政府迁至永久首都华盛顿,借用国会大厦的一处地下室办公。
对于美国最高法院“居无定所”的这一长期“落魄”现象,你是怎样看的?(4分)
而最高法院最终“居有定所”,时值美国哪位总统当政?(2分)
(1)比较下列古代世界三大文明有关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完成表中所缺部分:(6分)

(2)法院建筑是社会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见证和象征。在这方面,美国最高法院建筑尤为瞩目(见图11)。

①该建筑东门上方刻有“司法:自由的监护人”字样,又饰有孔子、梭伦等雕像,其用意何在?(4分)
②回溯往事,美国最高法院掌控国家司法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确立的?(4分)
③美国最高法院大楼落成于1935年。此前,尽管它是联邦政府架构中的平等分支,但却因当初没有为其提供固定办公场所的宪法规定,在长达146年的时间里竟然“居无定所”而“寄人篱下”。立国之初,曾蜗居纽约商业交易大厦。后几经周折随联邦政府迁至永久首都华盛顿,借用国会大厦的一处地下室办公。
对于美国最高法院“居无定所”的这一长期“落魄”现象,你是怎样看的?(4分)
而最高法院最终“居有定所”,时值美国哪位总统当政?(2分)
2.
废除农奴制,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1)核心资料中的“沙皇”和相关补充资料中的“他”,系指同一人: (2分)
A. 詹姆士一世 B. 彼得一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尼古拉二世
(2)核心资料揭示了废除农奴制的原因,但据有关史实,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或背景因素还应包括: (2分)
①沙皇具有民主的精神 ②“十二月党人”决然发动了武装起义
③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沙皇统治因克里米亚战争受挫而削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3)核心资料和补充资料一、二、三,揭示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有关背景原因、主要内容及相关影响等方面的历史信息。据此,简要说明你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认识。(8分)
(4)根据上述五则资料,概括指出俄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主要特点。(4分)

(1)核心资料中的“沙皇”和相关补充资料中的“他”,系指同一人: (2分)
A. 詹姆士一世 B. 彼得一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尼古拉二世
(2)核心资料揭示了废除农奴制的原因,但据有关史实,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或背景因素还应包括: (2分)
①沙皇具有民主的精神 ②“十二月党人”决然发动了武装起义
③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沙皇统治因克里米亚战争受挫而削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3)核心资料和补充资料一、二、三,揭示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有关背景原因、主要内容及相关影响等方面的历史信息。据此,简要说明你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认识。(8分)
(4)根据上述五则资料,概括指出俄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主要特点。(4分)
3.
“站在时代前列,领航中国前进。”这是邓小平一生的光辉写照。解读下列相关图片,回答问题:(18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8、图9所示的历史大事或历史变化:(4分)
示例:
图10: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
图8: 。
图9: 。
(2)分析上述图片的主题语,它们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什么心声?(6分)
图8: 。
图9: 。
图10: 。
(3)美国政坛元老布热津斯基曾与邓小平多次会面,他称颂邓小平“睿智机敏,富有创新精神……”。布热津斯基之言不无道理。据此,上述图片所揭示的历史信息体现了邓小平的哪些创新精神?(6分)
(4)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邓小平的这句话看布热津斯基的评价,邓小平创新精神的动力源自哪里?(2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8、图9所示的历史大事或历史变化:(4分)
示例:
图10: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
图8: 。
图9: 。
(2)分析上述图片的主题语,它们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什么心声?(6分)
图8: 。
图9: 。
图10: 。
(3)美国政坛元老布热津斯基曾与邓小平多次会面,他称颂邓小平“睿智机敏,富有创新精神……”。布热津斯基之言不无道理。据此,上述图片所揭示的历史信息体现了邓小平的哪些创新精神?(6分)
(4)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邓小平的这句话看布热津斯基的评价,邓小平创新精神的动力源自哪里?(2分)
4.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阅读下列康熙帝的诗作,回答问题:(16分)
诗一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诗二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康熙帝的这四首诗,分别和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分)
①诗一: ;②诗二: ;
③诗三: ;④诗四: 。
(2)(接上问)从康熙帝的经历看,他解决这四个事件的顺序是: (2分)
(3)康熙帝还写过一首“咏昭君”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⑧迂。开诚示异族⑨,布化越荒途。”(⑧饵术: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用“五饵”,即用美食、鲜衣、联姻等五种方法,招抚匈奴,使之不再进犯汉朝。⑨异族:此处指蒙古各部。)据此,指出康熙帝对蒙古各部的态度,并据史实印证。(4分)(史实举出1例即可)
(4)根据上述诗及相关史事,概括指出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及其治国举措的历史功绩。(6分)
诗一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诗二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康熙帝的这四首诗,分别和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分)
①诗一: ;②诗二: ;
③诗三: ;④诗四: 。
(2)(接上问)从康熙帝的经历看,他解决这四个事件的顺序是: (2分)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④②① | D.④③①② |
(4)根据上述诗及相关史事,概括指出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及其治国举措的历史功绩。(6分)
2.单选题- (共39题)
9.
下列***著作,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①《<共产党人>发刊词》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①《<共产党人>发刊词》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③④ |
11.
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市易法 |
B.募役法 |
C.保甲法 |
D.均输法 |
14.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场爱国的政治改革运动 ②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
③彻底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秩序 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是一场爱国的政治改革运动 ②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
③彻底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秩序 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23.
1853年,日本发生了“黑船事件”。这一事件给日本带来的严重影响是
A.缓和了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 B.完全丧失独立,沦为殖民地的境地 |
C.促进了日本手工工场的发展 | D.幕府锁国政策失败,国门被迫打开 |
24.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该宪法明示天皇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裁可法律,命公布执行”、“统帅陆海军”……由此可以看出,该宪法
①弘扬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②规定法律制约天皇
③突出强调天皇独裁专制 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①弘扬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②规定法律制约天皇
③突出强调天皇独裁专制 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7.
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 |
28.
《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①,皆来朝贡;九夷重译②,相望于道。”(①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②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①国势强盛
②成为世界中心
③对外开放
④国际影响深远
①国势强盛
②成为世界中心
③对外开放
④国际影响深远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29.
(题文)在中国地质研究方面,李四光打破了两个“洋神话”,推翻了洋人的哪些断言?
①“中国贫油论” ②“中国不存在第三纪冰川”
③“中国贫铀论” ④“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①“中国贫油论” ②“中国不存在第三纪冰川”
③“中国贫铀论” ④“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31.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欧洲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列宁说的“不同的办法”是
A.创办劳动解放社 | B.建立苏维埃政权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34.
1930年,甘地领导了“食盐进军”运动。下列有关对这一运动的评述,错误的是
A.“食盐进军”系为反对英殖当局的《食盐专营法》 |
B.该运动倡导民众自制食盐,以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
C.是甘地领导的一次典型的、悲壮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D.运动影响很大,全国各地纷纷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
35.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图2为琅琊石刻拓本,内中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字样。这些文字内容反映出秦始皇立琅琊石刻是为了

①宣示皇帝权威 ②宣扬君民同乐
③强调国家统一 ④推行郡县制度

①宣示皇帝权威 ②宣扬君民同乐
③强调国家统一 ④推行郡县制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43.
下图为马克思毕生力作。它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马克思的这部力作就是


A.《神圣家族》 | B.《资本论》 |
C.《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3.选择题- (共37题)
47.某中学库存若干套桌椅,准备修理.现有甲、乙两木工组,甲每天修理桌椅16套,乙每天修理桌椅比甲多8套,甲单独修完这些桌椅比乙单独修完多用20天,学校每天付甲组80元修理费,付乙组120元的修理费.
50.
有这样一道题,当a=2,b=﹣2时,求多项式:
3a3b3﹣ a2b+b2﹣3(a3b3﹣ a2b﹣b2)﹣2b2﹣3的值,马虎做题时把a=2错抄成a=﹣2,王真没抄错题,但他们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
78.用正方形使纸板做三棱柱盒子,每个盒子由3个长方形侧面和2个正三角形底面组成.硬纸板以如图两种方法裁剪(裁剪后边角料不再利用)).
A方法:剪6个侧面;
B方法:剪4个侧面和5个底面.
现有19张硬纸板,裁剪时x张用A方法,其余用B方法.
79.用正方形使纸板做三棱柱盒子,每个盒子由3个长方形侧面和2个正三角形底面组成.硬纸板以如图两种方法裁剪(裁剪后边角料不再利用)).
A方法:剪6个侧面;
B方法:剪4个侧面和5个底面.
现有19张硬纸板,裁剪时x张用A方法,其余用B方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39道)
选择题:(3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