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9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9

1.综合题(共4题)

1.
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方法一学会看历史地图并制作完成年代尺

(1)判断以上三幅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将事件名称填写在年代尺的空白处。

方法二分析史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

材料二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诛,杀死)”……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洗)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2)结合材料和所学,模仿示例,任选一则史料进行分析。

方法三辨析观点,并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达

(3)八年级同学在课上讨论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你认为他们最有可能讨论的是谁?这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正确吗?结合所学,阐述理由。
2.
中国社会各阶层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将下列观点与对应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连线。

(2)请将以上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个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历史事件呈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据此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3.
历史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1)依照范例,从图①、图②、图④中任选一个历史遗址所反映的事件进行介绍。
[范例]图③:1927年,***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1935年1月15日的夜晚,在这间并不宽敞的小屋里,坐在这里开会的人们正在召开一次对于红军和共产党而言,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全力解决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
——摘自百家讲坛解说词

遵义会议旧址
(2)结合所学,指出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4.
同学们分组开展了“抗日战争”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 研究“抗战报刊”

(1)请你依据报刊影印版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表格。
 
反映的历史事件
标志意义
报刊①
 
 
报刊②
 
 
报刊③
 
 
 
第二组 研究“抗战家书”
四川青年教师王建堂,在抗战爆发后请缨杀敌,其父致其家书一封:“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率部渡襄河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时年49岁。在东渡襄河之前,给五十九军诸将领写了一封信:“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日家书”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第三组 研究“抗战数据”
数据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的起止时间

数据二  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抗战军民伤亡数据
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3)阅读以上数据,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2.选择题(共23题)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
A.英国B.法国
C.美国D.俄国
6.
某校历史小组作题为“甲午中日战争英雄人物”的报告。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英雄人物是
①左宝贵   ②林则徐   ③邓世昌  ④谭嗣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下图是著名历史时事漫画《时局图》,该漫画反映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B.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D.巴黎和会拒绝归还中国山东主权
8.
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9.
义和团的揭帖中写道:“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与此内涵相符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B.“扶清灭洋”
C.“德先生”“赛先生”D.“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0.
1901年以后更多的人认同孙中山提倡的武力推翻清王朝的主张。此时孙中山革命思想得到支持的原因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义和团运动失败
C.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同盟会成立
11.
下图是三本连环画的封面。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A.民族抗争
B.列强侵略
C.近代探索
D.思想启蒙
12.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永安封王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安庆陷落
13.
面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有
①武昌起义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运动
④广州起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
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
A.陈天华
B.徐锡麟
C.邹容
D.秋瑾
15.
下侧这本杂志发行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国共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6.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三民主义C.新三民主义D.建设共产主义
17.
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当时的社会热潮是
A.变法图强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
18.
很多国民党将领称呼蒋介石为“蒋校长”,称呼周恩来为“周主任”,自称“学生”。这主要源于他们曾毕业于
A.京师大学堂B.北京大学C.工农革命学校D.黄埔军校
19.
小明在学习某一段历史时,提炼出“除军阀”“铁军”“攻克武昌”三个词语,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20.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1.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的是
A.“一二·九运动”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建立敌后根据地D.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22.
***指出《双十协定》“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定签署相关的事件是
A.国民党一大
B.中共七大
C.抗战胜利
D.重庆谈判
23.
1949年,北京城及众多文物古迹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得益于
A.东北全境解放B.淮海战役胜利
C.北平和平解放D.渡江战役胜利
24.
下图是民国时期新式婚礼的照片。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中国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中国新旧事物同时并存
③中国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④中国社会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
1905年的北京,一个谭鑫培的戏迷来到前门大观楼看电影,他最有可能观看的是
A.《歌女红牡丹》B.《定军山》C.《渔光曲》D.《马路天使》
26.
据下表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创办于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7.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辛亥革命后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单选题(共1题)

2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