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1.5 | 54.8 | 7.9 | 8.6 |
材料二 看图说史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观察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一项什么运动的结果?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的?该运动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2)上述图片和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了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4)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4)“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5)“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3.选择题- (共21题)
A.解放战争 |
B.抗日战争 |
C.北伐战争 |
D.抗美援朝战争 |
A.《义勇军进行曲》 |
B.《游击队之歌》 |
C.《黄河大合唱》 |
D.《大刀进行曲》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
B.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
C.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
A.见义勇为 |
B.遵守纪律 |
C.助人为乐 |
D.拾金不昧 |
A.《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
C.“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 |
D.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批评家主张散文不得放弃“边界”。即使古代散文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散文文类,现代散文也到了建章立制的时候。然在我看来,散文的“边界”可以撤除;换言之,诗、小说、戏剧之外均可成为散文。事实上,这就是我认定散文疆域的参照坐标。诗的节奏、押韵以及铿锵语调具有严饬的形式感——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摒弃世俗的美学高度;散文则是流水般的叙述话语,而且,这种叙述话语松弛、从容,直面琐碎卑微的日子,充满日常的烟火气息。因此,散文与小说时常面目相近,甚至不分伯仲。考察二者的区别,许多人聚焦于“虚构”:散文必须纪实,小说允许虚构。为什么小说拥有虚构的特权而散文不得染指?在我看来,与其说小说占有了虚构之利而将笨拙的纪实扔给了散文,不如考虑二者的分疆而治带来了什么。小说必须有偿使用虚构,它通常以传奇性、戏剧性和悬念回报虚构——即以想象打破庸常现实的平淡与乏味。相反,散文不屑于虚构,它的自信是洞悟平淡背后的玄机与妙趣,以内心的起伏取代情节的跌宕。不言而喻,以上粗糙的概括忽略了许多例外,这犹如放弃细节的精雕细琢换取基本轮廓的浮现,仅仅列举几个有限的参照标识,散文的“边界”勘察远未精确。王若虚的《文辨》曾经对于文体发表了一个睿智的观点:“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意即各种文体规范并非僵硬的教条。必要的时候,文学必须有勇气破门而出。
(选自南帆《文无定法》,有删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批评家主张散文不得放弃“边界”。即使古代散文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散文文类,现代散文也到了建章立制的时候。然在我看来,散文的“边界”可以撤除;换言之,诗、小说、戏剧之外均可成为散文。事实上,这就是我认定散文疆域的参照坐标。诗的节奏、押韵以及铿锵语调具有严饬的形式感——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摒弃世俗的美学高度;散文则是流水般的叙述话语,而且,这种叙述话语松弛、从容,直面琐碎卑微的日子,充满日常的烟火气息。因此,散文与小说时常面目相近,甚至不分伯仲。考察二者的区别,许多人聚焦于“虚构”:散文必须纪实,小说允许虚构。为什么小说拥有虚构的特权而散文不得染指?在我看来,与其说小说占有了虚构之利而将笨拙的纪实扔给了散文,不如考虑二者的分疆而治带来了什么。小说必须有偿使用虚构,它通常以传奇性、戏剧性和悬念回报虚构——即以想象打破庸常现实的平淡与乏味。相反,散文不屑于虚构,它的自信是洞悟平淡背后的玄机与妙趣,以内心的起伏取代情节的跌宕。不言而喻,以上粗糙的概括忽略了许多例外,这犹如放弃细节的精雕细琢换取基本轮廓的浮现,仅仅列举几个有限的参照标识,散文的“边界”勘察远未精确。王若虚的《文辨》曾经对于文体发表了一个睿智的观点:“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意即各种文体规范并非僵硬的教条。必要的时候,文学必须有勇气破门而出。
(选自南帆《文无定法》,有删改)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雷锋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③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④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