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示范初中2019届第一次中考诊断历史与社会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853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8

1.综合题(共2题)

1.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对外交往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①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②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④文化辉煌等。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列举一则史实来证明材料“对外交往活跃”这一观点。
材料二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中国现代外交的年代尺

(2)哪一外交成就让图B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20世纪70年代中国还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3)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有不同的结果,决定外交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在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的同时,西班牙人向西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一位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带着船队驶入茫茫的大西洋,他深信穿越大西洋的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率领船队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出发,驶入茫茫的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

——摘自《世界历史教学参考》

(4)材料三中的意大利人,印第安人说他是“恶魔”,欧洲人则称他为“有功之臣”。你的看法如何,并说明理由。
材料四 《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

——列宁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受难者”指的是哪个国家?中国的什么运动与《凡尔赛和约》有关?1938年,在哪次会议上,希特勒用类似的手段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古代哲人那里吸取智慧。当地区冲突不断上演,战争和暴力打碎人民的梦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笼罩着欠发达国家的妇女和儿童,如果跨国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伤害得千疮百孔,如果每个人能想想“克己复礼为仁”。
(1)材料一中“古代哲人”属于我国古代哪个学派?我们从那里可以吸取哪些政治智慧和教育智慧?(各举一例)
材料二 四川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2)材料二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时间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的总体变化趋势?导致1870年后美国的排放量迅速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英文《中国日报》2017年6月14日第八版刊登了一幅漫画《辩论》:关于共享汽车到底是出行缓堵的帮手还是马路安全的杀手,各方观点争执不休。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享汽车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本质变化?你认同辩论中的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选择题(共10题)

3.
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人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
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B.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C.不同视觉引发不同的历史阐释
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4.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该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A.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C.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 处应该填写
1924—1927年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7—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1945—1949年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6.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
1958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在这新增加的2000多万名职工中,来自农村的有1104万人,占总数的53%。出现上述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中共八大路线政策的鼓舞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推进
8.
四川某市宗教协会准备兴建一座伊斯兰教寺庙,你认为设计者应该参考的古建筑是
A.麦加清真寺
B.巴黎圣母院
C.印度佛塔
D.帕特农神庙
9.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将军掌握最高权力,对内实行封建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所述内容相符的选项是
A.日本近代的民族危机
B.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C.德川家族的发迹史
D.中下级武士的生活困境
10.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来特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说明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B.殖民扩张促进其发展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确立的全过程
11.
下表是一张俄国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你认为导致1921—1925年俄国粮食不断增产的主要因素是
项目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作物面积
9446万公顷
6620万公顷
7860万公顷
8730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
39.79亿普特
22.13亿普特
34.55亿普特
44.24亿普特
 
A.分配土地给农民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现农业集体化
D.完成了“一五”计划
12.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以“冷战”为主题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北约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
D.欧盟的建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