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2.
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抱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为“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太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材料一“温药慢治”和“猛药重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材料二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救治行动”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样的近代化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为“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太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材料一“温药慢治”和“猛药重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材料二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救治行动”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样的近代化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
(材料析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农村政策改宽以后,效果很好,农村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27年—1937年,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为适应这种转移,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一
1921年 | 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
1922年 | 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
1924年 |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
1927年 | 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1931年 |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1936年 | 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1937年 |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
材料二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农村政策改宽以后,效果很好,农村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27年—1937年,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为适应这种转移,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的简要历程
①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安徽凤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③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1)请将材料、表格下的史实正确填入表中的相对应位置。(填序号)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什么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是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的简要历程
时间 | 史实 |
1978—1979年 |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 |
1980—1989年 | B 开放广州、上海、天津、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
1990—1999年 |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九二共识”C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
2000—2009年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废除农业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10—2018年 |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上海、广东、四川、海南等12个自由贸易实验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实施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①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安徽凤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③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1)请将材料、表格下的史实正确填入表中的相对应位置。(填序号)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什么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是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
2.选择题- (共21题)
6.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材料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 |
B.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 |
D.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
7.
刘新成、刘北城主编中说“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
10.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
11.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材料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C.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
D.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
12.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 D.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3.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14.
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A.全民族团结抗战 |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
15.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事件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
A.创办黄埔军校 |
B.北伐战争 |
C.西安事变 |
D.重庆谈判 |
16.
1937年9月的一天,自陕西省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方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督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局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 |
B.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
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
17.
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 |
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
18.
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向县农民在给***主席的时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面的……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C.参加“大跃进”运动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
20.
“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2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22.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23.
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此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 )
25.
《筑梦中国》中说:“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为国家发展最早“开拓新的空间”的事件是
A.重返联合国 |
B.中美建交 |
C.中日建交 |
D.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