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2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1

1.综合题(共2题)

1.

   建国初期的措施

材料一: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成功,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材料二:“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2年某农民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材料五: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工业,把现有的社会主义工业扩大起来,办得更好;我们必须努力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两方面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

﹣﹣1954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依据材料五指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做好哪两方面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此变革使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从1954年起,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方式?在改造过程中,实现和平过渡的创举是什么?

2.

   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材料 中国人民从来都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了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布全世界。

——***《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幕词》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中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①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一次巨变。

②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世界广大人民同情并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作用。

2.选择题(共29题)

3.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D.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4.
每周一的早晨,我们要举行升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的国旗的会议是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
5.
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6.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①邱少云 
②刘胡兰 
③董存瑞 
④黄继光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0.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
11.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
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和平解放B.武力解决
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13.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A.“大跃进”的掀起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4.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土地改革、联产承包、深圳特区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5.
季羡林先生关于文革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是违法
B.中国社会全面瘫痪
C.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反派手中
D.“文革”使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6.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③1958年人民日报刊登:早稻亩产一万五千斤 
④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7.
民族精神是支障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长征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8.
宪法应是“限权(力)之法”,是“众法之法”,也是“根本大法”,宪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尊严。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第一步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9.
关键词“边陲小镇”、“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描述的城市是( )
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
20.
1993年,我国人民生活中曾不可或缺的粮票“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B.人民公社的时代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时代
21.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22.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单一的公有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
2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城市B.农村C.沿海地区D.国有企业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D.把***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
26.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7.
“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后一种解放侧重于
A.民主政治的建设B.人民思想的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29.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30.

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此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      )

31.
在哪一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