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建国初期的措施
材料一: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成功,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材料二:“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2年某农民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材料五: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工业,把现有的社会主义工业扩大起来,办得更好;我们必须努力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两方面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
﹣﹣1954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依据材料五指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做好哪两方面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此变革使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从1954年起,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方式?在改造过程中,实现和平过渡的创举是什么?
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材料 中国人民从来都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了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布全世界。
——***《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幕词》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中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①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一次巨变。
②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世界广大人民同情并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作用。
2.选择题- (共29题)
A.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以阶级斗争为纲 | D.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
A.1949年9月 | B.1949年10月1日 |
C.1950年10月1日 | D.1953年7月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 B.粉碎了“四人帮” |
C.实行了改革开放 |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
①邱少云
②刘胡兰
③董存瑞
④黄继光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A.和平解放 | B.武力解决 |
C.民族区域自治 | D.一国两制 |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粮食总产量 | 166.83 | 169.52 | 183.94 | 192.75 | 195.05 | 197.65 |
A.“大跃进”的掀起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C.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
C.土地改革、联产承包、深圳特区 |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
A.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是违法 |
B.中国社会全面瘫痪 |
C.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反派手中 |
D.“文革”使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③1958年人民日报刊登:早稻亩产一万五千斤
④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长征精神 |
B.无私奉献精神 |
C.大庆精神 |
D.“两弹一星”精神 |
A.1954年宪法 |
B.1975年宪法 |
C.1978年宪法 |
D.1982年宪法 |
A.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 B.人民公社的时代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 |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时代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 B.推行单一的公有制 |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 D.废除国有制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 D.把***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民主政治的建设 | B.人民思想的解放 |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此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