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社会习俗变迁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人说明其割辫子态度的原因。
材料二 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虽然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近代中国剪辫子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
材料一
人物 | 割辫子的态度 |
孙中山 | 割辫子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以后 |
袁世凯 | 割辫子于宣统皇帝退位诏书颁发以后 |
康有为 | 1898年上书光绪帝,请求皇帝带头剪辫子 |
梁启超家的厨子 | 在买菜途中被人割了辫子,因此大哭了几天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人说明其割辫子态度的原因。
材料二 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虽然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2)依旧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进步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近代中国剪辫子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
2.
史书研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完成关于主题为“文明交流”的相关问题
(文明初显)
材料一




图A 图B 图C 图D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早期文明,并简要说明人类早期文明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图A: 图B: 图C: 图D:
特点:
(文明遭遇)
材料二 在各文明最初出现后的3000年中,除了个别例外,它们之间的交往或者不存在,或者很有限,或是间断的和紧张的。历史学家用来描述这些交往的词——“遭遇”,准确地表达了它们的性质。
(文明冲击)
材料三 到1500年,欧洲顺利地进行了文化上的文艺复兴,社会多元主义、扩大的商业和技术成就为一个全球政治的新纪元提供了基础。文明之间断断续续的或有限的多方向的碰撞,让位于西方对所有其他文明持续的、不可抗拒的和单方向的冲击。
(文明互融)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以后,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受一个文明对所有其他文明单方向影响支配的阶段,走向所有文明之间强烈的、持续的和多方向的相互作用的阶段。
(文明初显)
材料一




图A 图B 图C 图D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早期文明,并简要说明人类早期文明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图A: 图B: 图C: 图D:
特点:
(文明遭遇)
材料二 在各文明最初出现后的3000年中,除了个别例外,它们之间的交往或者不存在,或者很有限,或是间断的和紧张的。历史学家用来描述这些交往的词——“遭遇”,准确地表达了它们的性质。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公元1500年前后,使世界不同地区文明“遭遇”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何重要影响?(文明冲击)
材料三 到1500年,欧洲顺利地进行了文化上的文艺复兴,社会多元主义、扩大的商业和技术成就为一个全球政治的新纪元提供了基础。文明之间断断续续的或有限的多方向的碰撞,让位于西方对所有其他文明持续的、不可抗拒的和单方向的冲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近代西方对中国传统文明冲击的表现及相关史实”简表冲击层面 | 冲击表现 | 相关具体史实(1例即可) |
政治制度 | 由专制逐渐走向民主 | |
经济发展 | | 洋务运动中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企业 |
社会生活 |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 |
思想文化 | | 《新青年》的创办 |
(文明互融)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以后,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受一个文明对所有其他文明单方向影响支配的阶段,走向所有文明之间强烈的、持续的和多方向的相互作用的阶段。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推动文明间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选择题- (共13题)
3.
2019年4月23日,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大阅兵在山东青岛举行。参与阅兵的中国海军32艘舰艇、39架战机列队依次接受了检阅。中国近代海军建设起步于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南昌起义 |
D.解放战争 |
4.
“团结就是力量,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对上述歌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描述准确的是
A.鸦片入境、民族遭殃 |
B.外敌入侵、国土沦丧 |
C.挥师北伐、声震全国 |
D.日本投降、内战爆发 |
7.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大部分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得益于
| 1953~1957年 | 1958~1965年 | 1966~1978年 | 1979~1982年 |
粮食 | 3.5 | 0 | 3.5 | 3.0 |
棉花 | 4.7 | 3.1 | 0.2 | 13.5 |
油料作物 | 0 | —1.8 | 2.8 | 22.7 |
甘蔗 | 7.9 | 3.2 | 3.6 | 15.0 |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C.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8.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建成通车,既宣示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也是某一方针贯彻落实的重要体现。这一方针指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 |
B.依法治国 |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D.一国两制 |
9.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通过各种渠道传至世界各地,饮茶、喝咖啡逐渐成为欧洲的时尚。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促使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开启了欧洲早期殖民掠夺 |
D.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
10.
近代英格兰等地出现了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天早上用短棍敲门或长棍敲窗,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这一时期是指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
B.工业革命时期 |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
D.经济危机时期 |
11.
“美国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下列符合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说法的是
A.建立联邦共和体制 |
B.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
C.政府主导经济发展 |
D.制定五年发展计划 |
12.
有人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总结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几个历程。其中“由理想到现实”指的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
B.巴黎公社建立 |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D.五四运动爆发 |
14.
邦德是系列电影《007》的主角,其身份是英国情报机构的间谍。而电影中的“反面角色”,不是来自苏联、东德,便是来自中国。据此说明其作品所体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两极格局确立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恐怖主义盛行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