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
(1)依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古罗马的哪一部法律文献?你认为其中的法律规定是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请用材料中的内容加以说明。这部法律文献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
材料三:“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材料四:“加强法制,是秦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5)新中国初期,体现“法制国家”的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其性质如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6)请谈一谈,你对“法治社会”或者“法治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
第5表 |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
第8表 | 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
第11表 |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
(1)依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古罗马的哪一部法律文献?你认为其中的法律规定是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请用材料中的内容加以说明。这部法律文献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2)依据材料分析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政治原则是什么?该宪法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材料三:“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法律文献的性质和影响。材料四:“加强法制,是秦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摘编自《中国法治》
(4)秦朝统治者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请写出其具体表现。(5)新中国初期,体现“法制国家”的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其性质如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6)请谈一谈,你对“法治社会”或者“法治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2.
观察图示,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以《多视角下的工业革命》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方框中提示语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影响。语言流畅,叙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2)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将A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以《多视角下的工业革命》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方框中提示语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影响。语言流畅,叙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2)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将A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选择题- (共21题)
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B.百日维新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
C.辛亥革命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
D.新文化运动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
5.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6.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
B.割占土地 |
C.增辟通商口岸 |
D.获得赔款 |
7.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解放战争打响了 |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
C.大决战开始了 | 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
8.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其记录的相关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A.家里的锅都归了人民公社,说是要大炼钢铁 |
B.当看到农业生产合作社成员名单中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
C.回家后,看到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
D.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开会,通过表决,全体到会的都同意实行“大包干” |
10.
“《星条旗》乐曲响遍北京首都机场的停机坪,这是第一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听到这首美国国歌”。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香港回归祖国 |
B.田中角荣访华 |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D.尼克松访华 |
11.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千年巨变》 | B.《峥嵘岁月》 | C.《中国新生》 | D.《伟大转折》 |
14.
伯利克里在一次公众演说中阐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其中“大多数人”指
A.全体居民 |
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
C.全体成年公民 |
D.全体贵族 |
15.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华盛顿和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
B.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C.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21.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金融;通过《农业调整法》,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这些措施的特点是
A.通过立法干预经济 |
B.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
C.实行农业集体化 |
D.全力发展重工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