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省实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763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5

1.综合题(共2题)

1.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
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1)依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古罗马的哪一部法律文献?你认为其中的法律规定是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请用材料中的内容加以说明。这部法律文献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2)依据材料分析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政治原则是什么?该宪法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法律文献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四:“加强法制,是秦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摘编自《中国法治》

(4)秦朝统治者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请写出其具体表现。
(5)新中国初期,体现“法制国家”的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其性质如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6)请谈一谈,你对“法治社会”或者“法治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2.
观察图示,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以《多视角下的工业革命》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方框中提示语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影响。语言流畅,叙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2)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将A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选择题(共21题)

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百日维新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C.辛亥革命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4.
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渡江战役
D.平型关大捷
5.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B.割占土地
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
7.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解放战争打响了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大决战开始了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8.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其记录的相关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A.家里的锅都归了人民公社,说是要大炼钢铁
B.当看到农业生产合作社成员名单中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C.回家后,看到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D.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开会,通过表决,全体到会的都同意实行“大包干”
9.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土地改革胜利
C.改革开放起步
D.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0.
“《星条旗》乐曲响遍北京首都机场的停机坪,这是第一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听到这首美国国歌”。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香港回归祖国
B.田中角荣访华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尼克松访华
11.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千年巨变》B.《峥嵘岁月》C.《中国新生》D.《伟大转折》
1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发展乡镇企业
C.增强企业活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下列国家中,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是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亚历山大帝国
④法兰克王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
伯利克里在一次公众演说中阐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其中“大多数人”指
A.全体居民
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C.全体成年公民
D.全体贵族
15.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华盛顿和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6.
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基罗
C.拉斐尔
D.但丁
17.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
A.无烟炸药
B.赛璐珞
C.人造染料
D.人工纤维
18.
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地圆说B.万有引力定律C.相对论D.生物进化论
19.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

20.
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的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著名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这场战役是
A.北非登陆战
B.莫斯科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不列颠之战
21.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金融;通过《农业调整法》,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这些措施的特点是
A.通过立法干预经济
B.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全力发展重工业
22.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23.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世界人民再次陷入战争的灾难之中。这是历史无情地嘲笑20年前召开的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