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
第5表
|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
第8表
| 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
第11表
|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
(1)依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古罗马的哪一部法律文献?你认为其中的法律规定是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请用材料中的内容加以说明。这部法律文献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2)依据材料分析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政治原则是什么?该宪法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法律文献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四:“加强法制,是秦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1997年,在***“十五大“报告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摘编自《中国法治》
(4)秦朝统治者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请写出其具体表现。
(5)新中国初期,体现“法制国家”的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其性质如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6)请谈一谈,你对“法治社会”或者“法治国家”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