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具体时间?
(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确立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新时期,结合新情况,江泽民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为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4)现在还有少部分人实行“藏独”、“台独”,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1)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具体时间?
(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确立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新时期,结合新情况,江泽民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为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4)现在还有少部分人实行“藏独”、“台独”,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2.综合题- (共1题)
2.
请结合以下图示,以《新中国美丽瞬间》为标题看,写一篇历史短文,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要求:(1)文中必须包括A、D反应的重大事件及影响。(影响各一点即可)
(2)写出B处设计的经济发展计划名称及其完成的影响。
(3)写出C处涉及的事件。
(4)写出以上事件带给你的感悟。
(5)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不少于150字。

要求:(1)文中必须包括A、D反应的重大事件及影响。(影响各一点即可)
(2)写出B处设计的经济发展计划名称及其完成的影响。
(3)写出C处涉及的事件。
(4)写出以上事件带给你的感悟。
(5)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不少于150字。
3.选择题- (共27题)
3.
20世纪20年代,***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中共七大 |
C.中共一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其中,“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事件是( )
A.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B.“大跃进”的发动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式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 指的是( )
A.实行私有制 | B.廉价收购 | C.赎买政策 | D.统购包销 |
10.
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
B.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马祖的炮击 |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
D.海峡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
12.
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中国梦已实现 |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D.综合国力的增强 |
15.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16.
彭德怀在报告中指出:“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解放战争的胜利 | D.抗美援朝的胜利 |
17.
“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其法律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8.
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
邓小平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文化大革命 | D.改造私营工商业 |
20.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具体内容是( )
A.进行国企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D.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2.
“三起三落/经受了风风雨雨的摔打/回顾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使你悟出了‘真理’也有真假/划时代地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走上了正轨/ 使共和国的国力/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壮大。”上述材料称赞的是 ( )
A.*** | B.周恩来 | C.江泽民 | D.邓小平 |
23.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杂交水稻 | B.农业合作社 太空水稻育种 |
C.人民公社化 杂交水稻 | D.扩大企业自主权 杂交水稻 |
24.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中国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D.实施863计划 |
25.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26.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大事是( )
A.中美正式建交 | B.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美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27.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讲话发表在( )
A.1955年万隆会议上 | B.1972年中美会谈中 |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 | D.1972年中日会谈中 |
28.
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7周年。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
B.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
C.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