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10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8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4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角(líng)   诚(qián) 演译 接而至(zhǒng)
B.卑(bì) 蛮(hèng) 赋予 挑离间(bō)
C.望(liào)   劣(zhuō) 决择 暴风雨(zòu)
D.驰(chěng) 推(sǎng) 敦实 纷至来(tà)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是妩媚的!瞧,满塘的荷花羞答答地露出那粉嘟嘟的脸儿,摆出各式各样的姿态笑迎阳光。
B.他的演讲相当精彩,旁征博引,强词夺理
C.南北朝的那些往事,能用多少的愁思来凭吊?不如轻歌曼舞,将交错的时空化作音符,缠绵千古。
D.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一群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B.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嵇康吕安是朋友,俩人一看乐了。嵇康说,跟我学打铁;吕安说,跟我学种菜。
②向秀就先进竹林学打铁,偷空到竹林外学种菜。
③这是个至今也没人敢动的学术难关,不注《庄子》还在,一注《庄子》就死,谁敢?
④向秀像个大学生,他选择到竹林来完成毕业论文,他的选题是写《庄子》。
⑤向秀敢,他知难而上,拿着自己的《庄子注》请教竹林里的嵇康,还有一个竹林外的吕安。
A.④⑤③①②B.②④⑤①③C.④③⑤①②D.③⑤①②④
5.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B.古时候,用“令郎”“令爱”称对方的儿女,用“犬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儿女。
C.重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
D.今年(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猪年,小明今年12岁。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小花属鸡,是2005年出生的。
6.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读物,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著名资产阶级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中篇小说。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冬妮娅是保尔少年时的伙伴,青年时的恋人。天真、淳朴,但贪图安逸的生活。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眼儿媚
宋代: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注释)①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②王雱(pāng):文学家、道学、佛学学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之子。他身体虚弱缠绵病榻,于是与妻子分居,让妻子单独住在楼上。王安石做主把他的妻子重新嫁给了别人,王雱因怀念妻子而为她写了这首词。③难重省:难以回忆。省(xǐng):明白、记忆。④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

【小题1】下列有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将舒未舒,可见季节是在初春。“弄轻柔”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的柔美,分外点出垂柳初萌时的细软轻盈、盎然春意。
B.“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这句的意思是说,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
C.清人黄了翁:“此词亦为日月易逝而事多不偶,托闺情以写意耳。”“一半春休”在韶华易逝的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D.“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E.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小题2】有人认为“烟缕织成愁”出语新奇、耐人寻味,“织”字功不可没,请你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悲悯的心

孙君飞

①一位作家称:称职的作家应该具备两只翅膀——幽默和悲悯。其实,做人也需要这样,幽默是乐观的智慧,悲悯是至爱的善良。

②在交往中,我很看重心有悲悯的人。悲悯绝不是“厚黑学”鄙视的“心慈手软”,而是孕育各种美德之花的肥沃土壤,是对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最后的拯救。悲悯可以表现出一种“以柔克刚”的拒绝的姿态,比如你对贫穷的人、弱势的人、被伤害和侮辱的人、被不公所排挤和打击的人表示悲悯,等于你在拒绝贫穷、弱势、伤害和侮辱、不公的待遇,这表现出你的良知和对希望的坚韧的祈盼。

③内心丧失悲悯的人,也许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强,但这种坚强有可能就是一种执迷不悟,一种失重的无望的跌落。这种人,他可以永远对人间的贫穷无动于衷,弱势也只是衬托出他自己的强大,即便他不会接连不断地伤害和侮辱他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持久地伤害和侮辱其它生命,比如动物在他眼里永远是美食和交易的工具,花草永远可以被践踏、被粗暴地干涉(让南方的树木“背井离乡”,孤零零地移居到北方,成为荒谬而孤苦的炫耀赏玩对象),他虽然不会制造不公,但一定会在各种不公中麻木不仁、随波逐流,甚至载歌载舞,在暗中坚持不懈地为自己捞取好处,攫取利益,——很容易的,心里面没有悲悯的人,不知不觉中成为人间不公的“帮凶”,将更多人和生命拖入不堪的境地。

④悲悯携带着其它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良知、希望、救助、和谐与公平,它比智慧更有力量,它比意志更可靠。一个悲悯的人天然地让人亲近。 。悲悯让灵魂变得更温煦、润泽和圣洁。

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悲悯者从始至终都是得道者和多助者,他虽不多言,但众人为他说话,他虽曾被误解,但行动就是正确的解答,因为多美德而多帮助,或者他一直在帮助他人,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悲悯是一个整体的联接、一个宽大的出口、一个不分彼此的提升。“那种智力发达却无法与人合作协调的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是最为可怜的人,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智力发达却不能跟人合作协调,这其实是大愚蠢,愚蠢的原因在于这种人缺少美德,更不懂悲悯,不修德者、不悲悯者永远是自私自误的可怜人,认为自己很强大、很完美、很坚强,从而远离了人群和人心。

⑥悲悯的人从来不会看重金钱、地位和名誉,他不会作茧自缚,他还热忱地帮助别人脱掉枷锁、远离不幸,他喜欢朝人群里走,向其它生命致敬,而当他安静一人时,心里也有他人和其它生命,他不剥夺而习惯给予,他不伤害而习惯抚慰,他不侮辱而习惯敬畏,他只想着帮助别人,却在最后得到了最多的帮助,原来他的手就是众人的手,他的路就是众人的路。

⑦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大功臣西乡隆盛,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上野为其树立一尊铜像,据说惟妙惟肖,雕刻出了这位大人物的精气神。但一位前来瞻仰西乡隆盛,却没有见过他本人的西方雕塑家则认为,这尊铜像与西乡隆盛本人并不像。闻者大为吃惊,他解释说:“数万青年为他献出了生命,这样的人眼角、嘴角理应露出慈祥。而这尊像却没有一点慈祥之意,只有坚强的一面,简直像一个恶棍,没有什么人会为这种人奉献生命的。”据后来一些见过西乡隆盛本人的老一辈人讲,这尊铜像确实不像!

⑧没有悲悯,只有坚强,这样的人在西方雕塑家眼里无异于恶棍,换言之,对众人的悲悯远比自己一个人的坚强重要得多,何为得道,何为失道,缘何多助,缘何寡助,问一问有无悲悯便可立判明了。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称职作家应具备幽默和悲悯,引出论点:做人需要具有悲悯的情怀。
B.文章第③段从反面列举了内心丧失悲悯的人的种种情形,论证这种人的坚强有可能就是一种执迷不悟,一种失重的无望的跌落。
C.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D.第⑦段用西方雕塑家评论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大功臣西乡隆盛的铜像的事例,证明坚强的人就是具有悲悯之心的人。
【小题2】如果要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加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鳍豚濒危,人们流着眼泪继续做某些让白鳍豚灭绝的事情,包括继续发展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等。
B.杜甫由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心声。
C.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足见诗人的悲悯情怀,至今人们怀念他、歌颂他。
D.当简·爱重新回到双目失明已经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的身边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是悲悯。
【小题3】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悲悯”的理解和认识。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蚂蚁搬家

陈胜展

①记得小时候,爱看蚂蚁搬家,没有理由,只有好奇。

②夏天,几个光屁股孩子,从河里洗澡出来,奔向村边的那棵皂角树,追逐嬉戏时,不知谁叫一声:蚂蚁搬家喽!同伴们便会凑在一起,头碰着头看蚂蚁搬家。

③一群群蚂蚁从一条大树根的“老窝”中涌出,奔向青石下的“新家”,距离不过几步,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着东西,往返不停。我们看得手痒,用细小的树枝拨掉它们的东西,看它们急得团团转,我们真开心。这时,又过来几只蚂蚁和它们碰碰头,帮它们把东西托起。看这一招没有难住它们,我的一个同伴在它们“新家”旁刻了一道“小沟”,灌上水,就像古代的护城河。见蚂蚁找不到路着急的样子,我们便欢快地奔向大河,尽情戏水。

④孩提时代,蚂蚁搬东西,我们夺东西,我们挖沟,它们填沟,我们和蚂蚁之间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的故事。不知不觉中,我们从光屁股到穿上了开裆裤,从穿开裆裤又到换上了学生服。

⑤在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写了篇《蚂蚁搬家》,记得我用现在想起来很幼稚的语言写道:“蚂蚁真勇敢,也是‘大力士’;蚂蚁真勤劳,从早到晚都在做工……它的缺点:不够聪明,每次斗法,它们总失败;明明是直线,可走得弯弯曲曲,不够快捷。”清楚地记得老师的评语是:“生动有趣,要多看它的优点,做一个像蚂蚁一样勤劳朴实的人。”

⑥老师的这句话,伴我走出家乡,又返回家乡。不同的是,脱去了学生服的我,由当年的那个光屁股孩子,变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

⑦一天下午,天阴阴的,我带着儿子,再次来到家乡的那棵皂角树下。想是不是还能再看到蚂蚁搬家,没有怀古的凝重,更没有那份赋闲之心,只是想满足孩子的好奇。

⑧儿子伸手去捉蚂蚁的一刹那,我又重新注意它们:又一次搬家,肯定不是当年的那些蚂蚁,可为什么还是那种队形?还是弯弯曲曲的路线?忽的,我有了新的发现:它们仍然勤劳,而且聪明,它们能交替着把“巨物”搬走;仍然匆忙,却很懂得规则,各行其道,忙而不乱;还是那样坚强,却不失团结意识和友善之情,劳作中也不忘时不时用触角打个招呼。一个“巨物”的搬运,会有上百只蚂蚁参与,不管前后左右,都能往一个方向合力,全然没有阻隔视线的感觉。

⑨我在静静地看着、想着,不幸发生了。儿子用小手捏起蚂蚁正在搬的大虫子,几十只蚂蚁紧抱着那只虫子,在空中也不肯撒手,落到地上后,很快又开始了它们艰难的搬运。

⑩儿子一直在笑,我却笑不出来,陡生出一种对蚂蚁深深的愧疚。这愧疚,并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无知对它们的伤害,更有我对它们心存偏见的反思。

⑪穿学生服的那段时光,看蚂蚁搬家,觉得蚂蚁笨:目光太短浅、择路多失误、计划太仓促。今天,再看看这些蚂蚁,豁然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它们来说,搬家是它们和自然抗争的方法,也许就像现代人雨天在屋、晴天晒太阳一样普通而必要。家是它们行路的最终目标,不管多周折,在风雨来临之时,都能胜利走向目标。

⑫再看人生,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幼稚,到“朝暮烦恼上心头”的成熟,再到“世事沧桑,心如止水”的老成,奋斗历程、心路历程与蚁路行程一样,坎坎坷坷、行行止止。像是穿越在时空的坐标系中,先是找到自己定位的那一点,然后像蚂蚁一样去拼力移动那一点,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点连成的线就叫人生轨迹,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如蚁路般弯弯曲曲。可喜的是,蚂蚁行路无论多么曲折,始终能够奔向自己定位的那一点。我们也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非至终点,永不停步。

⑬路,在脚下;家,在前面……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对蚂蚁的认识
小时候夏天
①______
目光短浅,笨拙浮躁
刚学写作文的时候
“我”写了篇《蚂蚁搬家》的作文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坚韧顽强,睿智执着
 
【小题2】请赏析划线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着东西,往返不停。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看蚂蚁搬家,是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常做的一件乐事。
B.“我”从小到大,甚至做了父亲了,都爱戏弄蚂蚁,以夺蚂蚁东西为乐。
C.“我”对蚂蚁的看法是变化的,由最初的不屑到后来的敬佩。
D.人生从少年的幼稚,到长大后的成熟,再到“心如止水”的老成,不是一帆风顺的。
E.文章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人生不要走弯路,要选择正确的道路,最好选捷径。
【小题4】请结合文章主题和(连接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链接材料)因为下雨时,雨水会因为地球的重力流向低处,可能会淹没蚁窝,而且下雨时气压较低,蚁窝里没有充足的氧气,蚂蚁必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安家,才能让蚁后继续繁衍后代。由于蚂蚁洞与外界通风,因此外界空气湿度变化对蚂蚁的活动有影响。

(1)蚂蚁为什么搬家?
(2)联系实际说说蚂蚁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行行止止?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国人玩手机

日前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去年12月,中国网民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5.69小时,比2017年增加1个小时。

每天长时间对着电子产品似乎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但这种生活方式却与健康相背离。

沉迷手机导致“数码痴呆症”

手机可以随时搜索到你需要的信息,但随着信息搜索比你自己的记忆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相关大脑区域就会变得越来越懒,导致记忆力下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何江弘解释,人的记忆主要由大脑海马体部分负责,但如果不使用记忆力,会引起海马体萎缩,最终导致记忆容量减少。这种影响对于脑部仍处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影响最为严重。

由瑞士热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主导、发表在美国《环境状况观察》月刊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手机的射频电磁场会对图形记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这是研究人员调查了约700名12岁至17岁瑞士青少年一年内接触手机情况后得出的结论:图形记忆能力主要由右脑半球负责,若大脑常受高频电磁场的影响,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具体形象的记忆能力将会降低。

“过度沉迷手机会占用人们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且属于被动接受信息,这是引发认知障碍,加速记忆力衰退的原因之一。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导致睡眠不足甚至失眠,这同样也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何江弘说,要想摆脱“数码痴呆症”,最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养成练习记忆力的习惯。重要的电话号码、人名等尽可能去记忆,并培养手写、计算等习惯,多参与集体性脑力游戏(如打牌、下棋),这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牢记“四电小于二”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相比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仅为10%。

“不少家长会在自己正忙的时候把手机丢给孩子,让他们安静会儿”,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杨永升表示,相比电脑、电视,手机屏幕较小且必须近距离操作,眼睛所承担的注视负担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机是谋害儿童视力的“主犯”。

“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看电子书,虽然很方便,但我还是更建议大家看纸质书。因为书不像液晶屏,是实物,其光线是经过反射进入眼睛的,同样的使用时间,眼睛不会那么疲惫。”杨永升建议成年人和孩子都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牢记“四电小于二”原则,即每天坐着看电视、玩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少于2小时。另外,5岁以下幼儿不要超过1小时,而1岁以下婴儿最好完全不看电子屏幕。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有报告显示,2018年12月中国网民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5.69小时,比2017年增加1个小时。
B.由瑞士热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主导、发表在英国《环境状况观察》月刊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手机的射频电磁场会对文字记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C.过度沉迷手机会是引发认知障碍,加速记忆力衰退的原因之一。
D.玩手机眼睛所承担的注视负担相比玩电脑、看电视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机是谋害儿童视力的“主犯”。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国人沉迷手机的现象、沉迷手机的危害以及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原则。
B.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国人沉迷手机的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忧。
C.划线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中的“接近”一词如果删去不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文章多次引用专家的话,希望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年轻家长们的重视。为了我们的健康,让大家适当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小题3】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沉迷手机的危害及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专家称,长时间玩手机已成为年轻人脑卒中发作的诱因之一。“前段时间就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因在火车上连续玩了七八个小时手游,起身准备下车时突发脑卒中。多亏就医及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4.名著阅读(共1题)

11.
填空题。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他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____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以顽强的毅力进行____,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2.
综合运用。
某班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精彩宣传)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其中必须带“和”字。
(2)(补写成语)请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和衷共   和颜 
(3)(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故事,从“以和为贵”的角度,谈谈和平解放北平的意义。

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国民党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北平的国民党守军陷于绝境。16日,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与解放军代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会面商谈,双方於21日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傅作义在协议上签字。22日,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和平解放北平,平津战役结束。

6.命题作文(共1题)

13.
请以“我微笑着走近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7.(共1题)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之,谓诩有良、平之奇。疾病去官,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此类也。

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唯汉阳阎忠之/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B.遇叛敌/大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C.此类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桃花源记》)
D.疾病去官/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B.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C.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D.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小题4】文章写了有关贾诩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说说贾诩是个怎样的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命题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