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十九中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7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6

1.连线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材料二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自身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在抗战中的意义。材料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
材料三  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绝命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3)张自忠的绝命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四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中国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五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词,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五、思考与探究:

2.综合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涉及的运动名称是什么?阵地有哪些?
材料二 图二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2)材料二中呈现的图是五四运动,学生起了什么作用?材料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三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3)材料三中“日出东方”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 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4)材料四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
3.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列强的侵略”这个主题开展活动,小明同学提供了一段素材,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但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1895年初,威海卫大战失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8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以此为契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照会,这个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1)错误: 正确:
(2)错误: 正确:
(3)错误: 正确:
(4)错误: 正确:
(5)错误: 正确:

3.选择题(共34题)

4.
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A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B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C战争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D战争所签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不适合
A.颁布的时间是1913年3月
B.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最终被袁世凯废除
6.
某同学收集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A.洋务运动的领导者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C.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D.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
7.
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被誉为东方明珠。下列事件,哪些是在上海发生的?
①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
下图为一枚破损的邮票,其中破损部分的文字信息可能是
A.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B.湖北军政府成立
C.二次革命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9.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中宣告: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改组国民党。此次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0.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
B.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
C.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D.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1.
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上述变化主要目的
A.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D.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12.
下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下列哪一人物相关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林则徐
D.琦善
13.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在天津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
B.
C.
D.
14.
左宗棠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重大贡献是( )
A.创建湘军B.献身变法C.收复新疆D.再造民国
15.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16.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7.
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B.《劝世良言》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18.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19.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香港岛B.广州
C.台湾D.库页岛
20.
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21.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应该由(     )。
22.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以上说法,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3.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护国军北上讨袁的原因是
A.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24.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民族、民权、民生”
25.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26.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帝制
27.

根据短文理解,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空。

    Tom with his family 1 near the sea. Their house is not very high, but it is beautiful. There 2 big trees and a small garden in front 3 their house. They plant flowers in the garden. Some of the flowers are red, some are white 4 some are blue. Tom and his family love 5 garden very much.

      6 Tom and his sister go to school 7 bus. The bus is comfortable. There are air conditioners in the bus. And it is a double-decker bus. After school, they sometimes help their mum 8 some shopping at the shopping centre, and sometimes help their dad in the garden. At weekends, they often take some photos by the sea. 9 summer, they often go swimming 10 their parents.

28.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9.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30.
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 )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②八七会议召开 
③南昌起义爆发 
④秋收起义爆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1.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2.
***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33.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4.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35.
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据此可知这一大会是(    )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36.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37.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连线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