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 |
B.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
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
D.联欢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做着各种准备活动。 |
A.黧黑(lí) 腈(jīng)纶 彷徨(páng) 霓裳羽衣(cháng) |
B.肤浅(fū) 枷锁(jiā) 竹篙(gǎo) 目眩神迷(xuàn) |
C.诬蔑(miè) 矗立(chù) 驰骋(chěng) 拾级而上(shí) |
D.襁褓(qiáng) 出轧(zhá) 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
A.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一切包在我身上。你们看着吧! |
D.他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
A.再没有像故乡童年的春天那样,更让我心怀眷恋的了。 |
B.如果一篇文章里的中心思想有问题,那么虽然文字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
C.回顾忙忙碌碌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说:“昨天的活动真是愉快的一天。” |
D.昨天,我校迎来了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教练。 |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
B.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要特别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围绕观点来安排思路、组织内容的。 |
C.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其中描写景物和抒发感受是写作的重点,需要详写;交代游踪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 |
D.“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令”是敬辞,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令堂”这样的称呼。 |
2.话题作文- (共1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进入初中之后,在你周围一定发生过许多趣事、乐事、美事、傻事、好事、坏事、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感动的事等等,你绘声绘色地说给别人听,你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当你把有声的语言变为无声的文字,你就是一个作者。
请以“误会”为关键词,写出初中阶段发生在你周围的一个故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不少于600字。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记叙文体,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脱离关键词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3.诗歌鉴赏- (共1题)
武昌阻风
方泽(宋)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小题1】“无穷归思满东流”一句中的“满”字运用巧妙,试结合诗句简析。【小题2】诗人真的因为“贪看飞花”而“忘却愁”吗?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提着手风琴箱的老人
①家乡市中心旁边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地处商业街区,这个广场养活了不少乞讨者。不论冬夏,经常能看到穿着朴素的年轻人蹲在广场边,手里举着一块纸板或者塑料板,上面书写着自己的凄惨故事,真伪不辨。商业街平日很繁华,路人们总是像看戏一般,看着不少身强力壮的乞讨者“表演”,偶尔发发善心,扔下一些零钱。
②直到某一天,我在这里看到了别样的风景。那是初秋的一个下午,行人和大街一如往常般平淡无奇,而广场上早已有年轻人举好牌子、跪好并低下头,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这时,走过来一个与众不同的、颤巍巍的身影——那是一位老人。阳光很刺眼,毫不留情地射在他的身上,照得他整洁的旧中山装有些发白。他的左手提着一个大大的硬质黑皮箱子,与他有些瘦削的身形不太成比例。老人有些跛脚,提着箱子一瘸一拐地慢慢走着,一小步、一小步蹭到了年轻的乞讨者中间。我不知道这位老人要做什么,只是从他走到一群乞讨者中间来看,他也是来乞讨的。可我从未见过拿着这么大箱子乞讨的人,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③在我胡思乱想间,老人已经慢慢躬身放下箱子。或许是年老的原因,老人的动作仿佛是老电影的回播,却不显拖沓,反倒给人几分郑重和怀旧。而此时,这个箱子更仿佛魔盒般,勾起了过路的“潘多拉”们的心。他会以怎样的方式乞讨呢?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不时有“家人的照片”“自己的残疾证明”这样的言语传出。老人离人群不远,十有八九是听得到这些揣测的,但他不辩解,而是自顾自地打开了箱子。
④箱子里竟是一把手风琴。这把手风琴有些年头了,即便在阳光的照耀下,红色的琴身也看得出有些黯淡了,甚至有几处掉了漆,露出黑黢黢的琴身,原本质地不错的背带也脱落了几块皮。白色的塑料琴键更是泛着旧旧的黄,有点像家乡冬天角落里被人遗忘的积雪的颜色。人群的窃窃私语声大了起来。老人低头给凤琴调音时,更是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老人也并不恼,而是默默低头调音。歌曲的前奏起来时,人群的声响已经很大了。可老人仿佛和人群是两个世界,他静静地摆弄着手风琴。琴的音色有些沙哑,这是年老的铜制簧片们的叙旧声。歌曲进入主旋律时,老人缓缓开口,我听出他唱的是《白桦林》。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
⑤我听过很多版本的《白桦林》,温柔的、炫技的、飞扬恣意的、故作深沉的……唯独这次的声音,似乎是戈壁上隽永的沙海在说话,歌声不高,却泛着黄、携着尘,渐渐压下了人群躁乱的私语。人群越聚越多,人们早已忘记自己安静了多久,没人敢轻率地发声,只是不时有人将钱放入装琴的箱子。可不论人群喧哗或安静,老人从未抬头看过一眼,仿佛在思考什么,又像在回忆什么,唯独在唱那句“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时破了音。他抬了抬眼皮,似乎有泪花在闪动。
⑥一曲完毕,不知是谁开始轻轻鼓起了掌,渐渐地四周都响起了低低的拍手声。老人听到了掌声,终于抬了抬头,向人群微微笑了笑。然后,他又低下头,摆弄起琴键,开始表演他的第二首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切,箱子里的钱越来越多,我周围的听众换了又换,可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一个广场、一位老人和一段亘长而低沉的歌声,歌声里夹杂着无数个欲言又止的故事。
⑦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第一首歌结束,又或许是第十首歌结束,我抬首发现已是黄昏。老人蹲下身子,如枯木一样的手指缓缓拂过琴身,仿佛在安抚一位多年的老友。然后,他收起钱,将手风琴放回箱子,跛着脚走出安静了好久的广场,又跛着脚走入喧嚣的人群。
⑧家乡这条平淡无奇的大街上,我见过无数个年轻力壮却跪地祈求的乞讨者,却只见过一位这样的老人。他逆着光,一路蹒跚而行,不曾躬身片刻,任凭夕阳将他手中本就不小的箱子拉出长长的剪影,硕大沉重得如同命运。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3期)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小题2】文章开头写那些年轻的行乞者有何用意?
【小题3】品读第④段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
【小题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阅读的喜悦
菲尔普斯
①读书的习惯是人类学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在阅读属于自己的书时所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阅读借来的书时所得的乐趣。
②一本借来的书就像是家里的一位客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以唯恐引起别人不高兴的一种拘谨态度来对待。你务必使它完好无损,使它在你家里时不遭破坏,你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手乱放,你不能在书里做记号,你不能折书页,你不能随便使用它。而且,有一天你得将它归还原主,尽管你很少做到这一点。但是你自己的书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毫无拘束地用一种深情的亲昵态度来对待它们。
③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炫耀。你所拥有的书不应该使你害怕做上记号,或害怕摊开来和翻转过来放在桌上。在书内你所喜欢的段落标上记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可以使你更容易地记住那些重要的话,很快地找到它们,若干年后再读到时,那就像重访一个你曾在树皮上刻过印痕的森林,你会有一种踏上了熟悉的土地的乐趣,回忆起思想上接触过的景色和你本人曾有过的自我。
④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搜集和收藏书籍。人占有私有财产的这种基本的本能,在这里得以有百利而无一弊地加以培养。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书柜,书柜应该没有门、玻璃窗或锁,它们应该是开放的、方便的,眼一见到即可伸手取得。
⑤最好的墙壁饰物是书,它们的颜色和外观丰富多采,胜过任何墙纸,它们的图样设计也更有吸引力。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集中了许多各不相同的名人。当你独自坐在室内炉火旁时,你会觉得身边围聚着不少知心朋友,你知道一眼就能看到他们,这是令人既激动又振奋的。
⑥你不必读遍全部藏书,我的室内生活多半是在一间存放着6000册书的房间里度过的。对于陌生人提出的一个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些书你全都读过了吗?”我有一个常备的答案:“有些书读过两遍。”这个回答既真实,又出乎他们的意料。
⑦我们最好的朋友当然是活生生的,能喘气的,有血有肉的男男女女。我对读书的挚爱从未使我成为遁世的隐士,这是怎么做到的?书籍是人所拥有的,由人使用的,为人服务的。文学是历史的永存部分,它是人的品格中最好的、最持久的部分。书籍朋友较之有生命的朋友有着这样的长处: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真实的气质高贵的人们。
⑧已故的伟人是我们无法亲身接触的,而活着的伟人通常几乎也是同样地无法接近的,至于我们个人的朋友和熟人,我们也不能经常看见他们,他们或许已经就寝,或许已经出门旅行去了。可是,在你的私人图书馆内,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同苏格拉底或莎士比亚,或卡莱尔,或大小仲马,或狄更斯,或萧伯纳,或巴里,或高尔斯华绥交谈。而且,毫无疑问,在这些书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人正处于他们的最佳状态、尽力以最好的东西使你高兴,给你一个好印象。就像观众对演员是必要的一样,你对这些作家是必要的,只不过你不是看见他们戴着面具,而是一直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最深处。
【小题1】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题2】本篇演讲词的语言有何特点?试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而且,毫无疑问,在这些书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人正处于他们的最佳状态、尽力以最好的东西使你高兴,给你一个好印象。
【小题4】你从这篇演讲词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5.名著阅读- (共1题)
傍晚收工之后,人们都向车站走去。她的丈夫抢在前面,到火车上去占位子。她停下来,让工人们先过去。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她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她。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你还是这么粗鲁!”
保尔把木欲往肩上一扛,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才回答说:“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的粗鲁比起您的彬彬有礼来,要好得多。我的生活用不着担心,一切都正常。但是您的生活,却比我原来想象的还要糟。两年前你还好一些,还敢跟一个工人握手。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臭樟脑丸味。说实在的,我跟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
(1)上述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她”指的是(人名)________________(2)保尔说“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酸臭”具体指的是什么?
(3)从整部原著来看,造成“她”和保尔分道扬镳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6.课外阅读- (共1题)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从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③而有危亡之败也。”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戆(zhuàng):愚傻,鲁莽。【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黄口从大雀则不得 从:
(2)孔子顾谓弟子曰 顾:
(3)善惊以远害 远:
(4)利食而忘患 利: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问之曰 是鱼之乐也(《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B.善惊以远害 以其境过清(柳宗元《小石潭记》 |
C.自其心矣 不独子其子(《礼记·大道之行也》) |
D.而以所从为祸福 面山而居(《列子·愚公移山》) |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2)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小题4】你从上文得到什么启示?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材料一)《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网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不胫而走,“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材料三)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效忠宣誓”。在演奏国歌或面对国旗时,他们会用右手按心口“效忠宣誓”的标准姿势。近50万面校车上播放最多的歌曲是《上帝保佑美国》《美丽的美利坚》。成年人节庆活动都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10个联邦法定假日中8个与此有关;各种盛大集会,体育赛事开场前必唱美国国歌。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你获得哪些信息?(2)(材料三)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