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四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此确立了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中共代表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国共谈判。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所反映的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2) 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回答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3) 材料三中的谈判最后达成怎样的结果?
(4) 与材料四南京解放有关的是哪次战役?南京解放有何意义?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四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此确立了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中共代表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国共谈判。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所反映的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2) 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回答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3) 材料三中的谈判最后达成怎样的结果?
(4) 与材料四南京解放有关的是哪次战役?南京解放有何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蒋介石
材料三: “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张学良
(1)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东北人民 “苦难十四年”开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张学良为劝谏蒋介石抗日,发动了什么事件?
(4)至今日本“右翼分子”仍然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战争。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蒋介石
材料三: “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张学良
(1)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东北人民 “苦难十四年”开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张学良为劝谏蒋介石抗日,发动了什么事件?
(4)至今日本“右翼分子”仍然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战争。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4.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两个关键的政党。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政局和前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所学内容及表格信息提示,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恰当内容。
(2)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取得的重大胜利战役两例。
(3)指出国共第二次分裂时期,解放军走向战略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5)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应该做怎样的努力?
(1)根据所学内容及表格信息提示,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恰当内容。
时 间 | 国共两党关系 | 主要成果或危害 |
1924——1927年 | 第一次国共合作 | |
1927——1937年 | 十年内战 | 给日本侵华带来了可趁之机 |
1937——1945年 | 第二次国共合作 | |
1945——1949年 | 敌对状态打内战 | 人民遭殃, 至今未归 |
(2)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取得的重大胜利战役两例。
(3)指出国共第二次分裂时期,解放军走向战略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5)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应该做怎样的努力?
2.选择题- (共30题)
5.
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 | B.李秀成 | C.杨秀清 | D.石达开 |
6.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6.
李大钊热情歌颂过一种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进一步指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里歌颂的革命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 B.俄国十月革命 |
C.太平天国运动 | D.维新变法 |
24.
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A.攻占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奋勇冲锋 |
B.血染卢沟桥——抗战中的一次大捷 |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
25.
1931年的一个夜晚,沈阳北郊上空弯月高悬,突然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此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 B.八一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边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