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开始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也赞同将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自此开始被拖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力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指出“将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并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先进的中国人”有过哪些“谋求制度的变革”活动(回答2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谋求制度的变革”活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开始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也赞同将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自此开始被拖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其中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力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指出“将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并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先进的中国人”有过哪些“谋求制度的变革”活动(回答2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谋求制度的变革”活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军占领香港岛……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材料二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次惨痛遭遇?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是北京的哪个地方?根据条款,列强在这里取得了哪些特权?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材料一 英军占领香港岛……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材料二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次惨痛遭遇?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是北京的哪个地方?根据条款,列强在这里取得了哪些特权?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
(2)请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事件
(3)如果将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纳入同一学习主题,请你拟定这个学习主题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
(2)请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事件
(3)如果将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纳入同一学习主题,请你拟定这个学习主题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选择题- (共29题)
4.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此处的“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1918年 |
B.1928年 |
C.1912年 |
D.1930年 |
6.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
7.
“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茶树﹣﹣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材料中的“兵戎相见”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8.
有西方历史学家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最早获得这些权利的法律文件是
A.《南京条约》 |
B.《虎门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9.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 | B.机器 |
C.鸦片 | D.枪炮 |
11.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12.
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一个人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指的是
A.美国 |
B.日本 |
C.俄国 |
D.德国 |
13.
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中国与各国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的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条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14.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
C.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 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
15.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中的“此项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7.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 B.香港岛 |
C.台湾 | D.辽东半岛 |
18.
“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 中国同盟会成立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 中国同盟会成立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0.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
B.割占土地 |
C.增辟通商口岸 |
D.获得赔款 |
23.
1902年,北京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万国公报》。” 他们中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张三 | B.李四 |
C.王五 | D.赵六 |
24.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25.
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一组织”是
A.中国兴中会 |
B.中国同盟会 |
C.中国国民党 |
D.中国光复会 |
26.
“壮哉!武吕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推翻了清朝统治 |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27.
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 |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31.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指的是(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D.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