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的城市,他们见证了这个国家的重要时刻。走近这些城市,就是在触摸这些国家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正确”,错误的划”错误”

(1)图一事件的发生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在图二革命中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3)图三场景的出现源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联军的野蛮侵略行径。
(4)图四人物参与了戊戌变法运动,这一事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5)图一、图二、图四的事件都推动了各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1)图一事件的发生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在图二革命中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3)图三场景的出现源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联军的野蛮侵略行径。
(4)图四人物参与了戊戌变法运动,这一事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5)图一、图二、图四的事件都推动了各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2.综合题- (共3题)
2.
以史为鉴知兴替。甲午年的那场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穿越百余年的时光,今天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那时的屈辱、伤痛、挣扎与彷徨。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的结局似乎在战前就已经写就。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材料中“这场战争”的名称。“日本在与我们为敌之前曾拜我们为师”,请写出日本拜我们为师的改革名称。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2)材料二中提到的“致远舰”的管带是谁?在他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万寿庆典一种绝妙的讽刺)
材料三: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割的是哪些地方?通过材料分析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瓜分豆剖,一份难忍的屈辱)
材料四:1895年,当中国战败时,帝国主义者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随后,“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拚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
(4)材料四描述了哪一历史现象?美国错失了“瓜分”的“最佳时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哪一政策?
(痛定思痛,一股觉醒的力量)
材料五: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条约签订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5)材料五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回顾上述历史,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的结局似乎在战前就已经写就。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材料中“这场战争”的名称。“日本在与我们为敌之前曾拜我们为师”,请写出日本拜我们为师的改革名称。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2)材料二中提到的“致远舰”的管带是谁?在他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万寿庆典一种绝妙的讽刺)
材料三: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割的是哪些地方?通过材料分析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瓜分豆剖,一份难忍的屈辱)
材料四:1895年,当中国战败时,帝国主义者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随后,“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拚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
(4)材料四描述了哪一历史现象?美国错失了“瓜分”的“最佳时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哪一政策?
(痛定思痛,一股觉醒的力量)
材料五: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条约签订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5)材料五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回顾上述历史,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3.
在历史上,高山与大海曾经是自然界为人类设置的天然屏障,然而人类的勇气与智慧无法阻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世界变大了)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A国和B国。
(2)请写出材料一中A、B两国的名称。
(地球变小了)
材料二:┄┄如此,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自远古起,人类一直以坐马车、骑马或乘帆船所需旅行的小时数来表示不同地方之间的距离。(但是现在)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
(4)在这一事件中英国人发明的哪一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这一交通工具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5)材料二的事件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世界变大了)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A国和B国。
——摘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提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中的代表人物两例。(2)请写出材料一中A、B两国的名称。
(地球变小了)
材料二:┄┄如此,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自远古起,人类一直以坐马车、骑马或乘帆船所需旅行的小时数来表示不同地方之间的距离。(但是现在)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3)材料二中描述的改变源于哪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请写出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4)在这一事件中英国人发明的哪一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这一交通工具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5)材料二的事件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4.
依据思维导图的提示,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为题撰写一篇介绍欧美各国通过革命初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小短文。

要求:
(1)文中需包含三场革命的名称、领导人、革命中或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性文件以及每场革命意义。同时谈一谈这些国家的历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或启示?
(2)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要求:
(1)文中需包含三场革命的名称、领导人、革命中或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性文件以及每场革命意义。同时谈一谈这些国家的历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或启示?
(2)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3.选择题- (共24题)
8.
某学者说:“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13.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部法律文件
A.《汉谟拉比法典》 |
B.《天朝天亩制度》 |
C.《人权宣言》 |
D.《共产党宣言》 |
21.
有人这样评价拿破仑: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卓越的,在污点中仍是庄严的,在罪恶中仍是雄才大略的。这样评价的主要原因是
A.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B.他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 |
C.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的军队,征服了俄罗斯 |
D.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
24.
有位同学正在整理这些资料:“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请问这位同学可能在研究哪一历史主题
A.思想解放运动 |
B.资产阶级革命 |
C.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 |
D.工业革命 |
25.
莎士比亚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另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以上两人的言论都体现了
A.民主科学精神 |
B.自由平等精神 |
C.理性主义精神 |
D.人文主义精神 |
26.
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A.殖民压迫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 | B.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
C.国王同议会矛盾的结果 | D.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