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4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0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今日和议即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引自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注:“和议”指的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与英法等国签订屈辱条约;“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农民起义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曾国藩的什么主张?目的是什么?
(3)李鸿章、曾国藩的主张反映了哪个派别的意愿?这一派别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各有哪些人?
(4)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前后期有什么不同之处?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填写图片编号)——《 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一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搬走,竟被打碎了。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选择题(共28题)

4.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D.满汉地主阶级联合镇压
5.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
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C.辽东之战D.威海卫战役
6.
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而在遥远的中国一场大起义也在爆发,它是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运动
7.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这里的“握旧物”和“取新器”分别是指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的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8.
1895年,身居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爱国壮举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公车上书
D.成立兴中会
9.
下列不属于《马关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的是
A.苏州
B.杭州
C.重庆
D.广州
10.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同日本的战争。”其中第一次战争后中国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尼布楚条约》
1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B.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帮助中国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12.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扩大资本输出
C.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D.割占台湾岛
13.
近代最先割占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英国、日本
B.英国、美国
C.英国、俄国
D.英国、法国
14.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
16.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A. 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 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 《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17.
“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⑧④
18.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
下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注:時——时;開——开;豐——丰;廣東——广东;國——国;圓明園——圆明园;燒——烧)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A.1840年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20.鞋的尺码通常用“码”或“厘米”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式:b=2a﹣10.(b表示码数,a表示厘米数)小丽买了一双32码的鞋,鞋底长{#blank#}1{#/blank#}厘米,小丽妈妈的鞋底长23.5厘米,是{#blank#}2{#/blank#}码.
21.鞋的尺码通常用“码”或“厘米”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式:b=2a﹣10.(b表示码数,a表示厘米数)小丽买了一双32码的鞋,鞋底长{#blank#}1{#/blank#}厘米,小丽妈妈的鞋底长23.5厘米,是{#blank#}2{#/blank#}码.
22.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
若为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24.
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5.
在下列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示意图中,洋务运动应填写在处(  )

A. A B. B   C. C D. D
26.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主张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D.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27.数列 {#mathml#}23{#/mathml#} , {#mathml#}45{#/mathml#} , {#mathml#}67{#/mathml#} , {#mathml#}89{#/mathml#} ,…的第10项是(  )
28.数列 {#mathml#}23{#/mathml#} , {#mathml#}45{#/mathml#} , {#mathml#}67{#/mathml#} , {#mathml#}89{#/mathml#} ,…的第10项是(  )
29.数列 {#mathml#}23{#/mathml#} , {#mathml#}45{#/mathml#} , {#mathml#}67{#/mathml#} , {#mathml#}89{#/mathml#} ,…的第10项是(  )
30.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31.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