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三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1)材料一出自于何处?它想建立什么样的理想社会?
(2)材料二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
(3)材料三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4)上述三次运动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三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1)材料一出自于何处?它想建立什么样的理想社会?
(2)材料二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
(3)材料三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4)上述三次运动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2.简答题- (共1题)
2.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选择题- (共13题)
3.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而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C.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D.《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的特权 |
4.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1898年,山东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该运动还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据此判断这场运动的性质是
A.反帝反封建运动 |
B.反帝爱国运动 |
C.反帝运动 |
D.爱国运动 |
6.
关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侵占我国的领土最多 |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1.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英军 | B.八国联军 | C.英法联军 | D.美俄联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