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5 年10 月9 日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申遗的11 组档案形成于1937—1948 年间,均为记录大屠杀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包括了: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 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②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的日军屠杀平民及奸淫妇女的照片;③身中37刀的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④中外人士的目击记述;⑤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
——黄金生《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材料二 新闻纪实
2017 年1 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 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人民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写出《 南京大屠杀档案》第一手史料形成的时段,并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归类,根据提示将其余四个史料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史料形成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料归类:
(2)继2014 年确立每年12 月13 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我国又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5 年10 月9 日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申遗的11 组档案形成于1937—1948 年间,均为记录大屠杀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包括了: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 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②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的日军屠杀平民及奸淫妇女的照片;③身中37刀的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④中外人士的目击记述;⑤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
——黄金生《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材料二 新闻纪实
2017 年1 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 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人民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写出《 南京大屠杀档案》第一手史料形成的时段,并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归类,根据提示将其余四个史料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史料形成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料归类:
A.影像资料:①、________; | B.受害人证词:_________; | C.目击者记述:_________; | D.法庭调查证据:___________。 |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材料二 见图表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和、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
(2)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形成的内外两个原因?
(3)根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材料一 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材料二 见图表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和、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
(2)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形成的内外两个原因?
(3)根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2.选择题- (共26题)
7.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
8.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表现在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
C.担任钦差大臣开展禁烟运动 |
D.率兵收复被沙俄侵占的新疆 |
9.
电视剧《孙中山》(如下图)记述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假如你是编剧,你会选择下列哪些他直接参加的活动作为题材

①成立兴中会
②组建同盟会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建立中华民国

①成立兴中会
②组建同盟会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建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0.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11.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3.
2017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04周年,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 )
A.辛亥革命的成果 | B.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
C.维新变法的成果 | D.国共合作 |
16.
江西有一首民歌唱道:“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两军会师”后合编的军队称号是
A.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 B.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
C.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D.中国人民解放军 |
17.
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直接原因 |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C.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
D.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23.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取得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材料中的“理论”正式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相关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B.中共中央政治局遵义扩大会议 |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6.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照壁上刻有这样的话:“把屠刀化作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A.忘却历史,抚平伤痛 | B.牢记血泪,盼望复仇 |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 D.抹杀历史,拒绝战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