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9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9

1.综合题(共2题)

1.
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促使社会各界不断思考,寻求新的出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并指出“湘乡曾姓者”所拟药方的具体做法两例。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实例。

材料三 这一运动……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高举着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两面大旗”指什么?
2.
历史文献往往承载着一个阶级、一个事件或一个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据材料一,分析这些规定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人不饱暖”的状况在当时的社会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三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齐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据材料三,概括这次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其在在民主革命史上的地位。

2.连线题(共1题)

3.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水坑口街原名“波些臣街——占领街”,常被作为香港殖民历史开始的标志;而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则用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达到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2)据材料二,概括他们“扩大侵略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他们为“教训中国人”所采取的行动。(4 分)

材料三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3)材料三中,李鸿章奏折中的“军情”指什么事件?他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稍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北京是外国人扮演浪漫角色的温床。城东南受武装保护的使馆区内居住着靠国内汇款生活的嗜酒的高官显贵。

——《费正清文集•观察中国》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为 “温床”催生提供安全保障所依据的条约名称,并分析使馆区“受武装保护”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3.选择题(共25题)

4.
孙中山(1866 一1925年)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发动广东沿海起义B.成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兴中会D.支持变法改革
5.
舆论宣传推动近代中国革命的迅猛发展。以下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有
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②《革命军》
③《警世钟》
④《变法通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孙中山曾称道: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秋女士”参与的革命活动是
A.萍浏醴起义B.安庆、绍兴起义
C.广西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7.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
A.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D.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8.
有的史学家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主题是
A.师夷长技B.反对外国侵略C.自强求富D.三民主义
9.
某通电摘录: “天祸中国, 元首谋逆, 蔑弃《约法》, 背食誓言, 拂逆舆情, 自为帝制……要求惩治罪魁, 以谢天下。”为“惩治罪魁”而进行的军事斗争是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10.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他
A.主张尊孔复古B.主张白话写作
C.学习西方自然科学D.提倡平等自由
11.
观察下图,中国面临的形势是
A.军阀割据
B.清政府土崩瓦解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五四运动席卷全国
12.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从中得到的信息是
A.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B.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效果不明显
D.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13.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西南地区B.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经济掠夺
C.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收入D.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14.
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其中“先生”的主要含义是
A.瓦解了自然经济B.输入了西方文化
C.掠夺中国资源D.在中国倾销商品
15.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攻陷大沽炮台B.占领香港岛C.割占台湾D.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16.
《中国近代史》阐述某场运动时记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卷入了革命军之手。这场运动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D.扫除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17.
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一些民用工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8.
下图是1894年伦敦报纸上的一幅漫画,名字是《中日战争》。这幅漫画实质反映了
A.中国必然战胜日本
B.西方列强在观望
C.日本技术先进
D.中国实力雄厚
19.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主要包括
①列强侵略由沿海扩展到中国腹地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④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
小明非常喜欢看历史小说,可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各种小说对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说法不一。请你帮他选择一个符合史实的说法
A.公车上书B.《时务报》的创办
C.德国强占胶州湾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21.
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 下列选项与上述评价相符的是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22.
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23.
欣赏图画需要运用某些历史知识以了解创作意图。下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
A.在吴淞战役中率众抵抗英军进犯
B.在广州领导禁烟运动
C.领导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
D.率领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24.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25.
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作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北伐西征D.天京事变
26.
它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的倒台埋下了伏笔。“它”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二十一条”
27.
(题文)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B.宣统帝被逼退位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8.
上海世博会期间,江南广场举办了一场以“工业记忆”为主题的雕塑艺术展。江南广场前身是100多年前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该企业属于( )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资本主义企业D.外资企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