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并指出“湘乡曾姓者”所拟药方的具体做法两例。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实例。材料三 这一运动……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高举着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两面大旗”指什么?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据材料一,分析这些规定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人不饱暖”的状况在当时的社会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材料三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齐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据材料三,概括这次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其在在民主革命史上的地位。2.连线题- (共1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水坑口街原名“波些臣街——占领街”,常被作为香港殖民历史开始的标志;而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则用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达到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2)据材料二,概括他们“扩大侵略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他们为“教训中国人”所采取的行动。(4 分)材料三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3)材料三中,李鸿章奏折中的“军情”指什么事件?他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稍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 北京是外国人扮演浪漫角色的温床。城东南受武装保护的使馆区内居住着靠国内汇款生活的嗜酒的高官显贵。
——《费正清文集•观察中国》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为 “温床”催生提供安全保障所依据的条约名称,并分析使馆区“受武装保护”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3.选择题- (共25题)
A.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 B.成立中国同盟会 |
C.成立兴中会 | D.支持变法改革 |
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②《革命军》
③《警世钟》
④《变法通议》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萍浏醴起义 | B.安庆、绍兴起义 |
C.广西镇南关起义 | D.黄花岗起义 |
A.师夷长技 | B.反对外国侵略 | C.自强求富 | D.三民主义 |
A.二次革命 | B.护国运动 | C.护法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A.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
B.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C.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效果不明显 |
D.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西南地区 | B.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经济掠夺 |
C.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收入 | D.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 D.扫除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①列强侵略由沿海扩展到中国腹地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④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A.公车上书 | B.《时务报》的创办 |
C.德国强占胶州湾 |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A.《马关条约》 |
B.《辛丑条约》 |
C.《中华民国约法》 |
D.“二十一条”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 B.宣统帝被逼退位 |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