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仙游承璜第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8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3/3/9

1.判断题(共1题)

1.
以下各小题均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订正)
【小题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错误   
理由   
【小题2】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废除科举制”。
错误   
理由   
【小题3】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主张用的话文代替文言文。
错误   
理由   
【小题4】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很难保全疆土。割地的历史事件很多,收回领土的事例很少,比较重大的是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台湾。
错误  
理由  
【小题5】《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错误   
理由   

2.综合题(共2题)

2.
第十九条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动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但参议院对于覆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读一读,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来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它与封建君主专制有什么不同?
3.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
请回答:
(1)  碑文中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年代,你知道分别指的是哪一年?
(2)  材料中提到的这三个时间,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  这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简答题(共1题)

4.
一个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的一件事。(上月)14日,大约有一万多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三个人侥幸地逃脱了。这男孩估计这一万人中大约有6000人是被俘的军人,而4000人则是平民。这男孩胸部中了一枪,但不严重。

——《罗伯特.威尔逊日记(1938年1月3日)》

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日本国内某些人一直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读一读,说一说,罗伯特.威尔逊当时所写的这则日记,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4.选择题(共29题)

5.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华民国的建立
6.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 )。
A.赔款2100万元B.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割让香港岛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
下图这本书以浩繁的叙述和几十幅世界地图为人民展示了另一个世界,尤其是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请你判断此书的作者是()
A.魏源B.严复C.马可波罗D.林则徐
8.
参观圆明园遗址最能使我们牢记
A.落后就要挨打
B.誓死卫国的崇高精神
C.鸦片危害严重
D.北京曾是清朝的都城
9.
中国人民有着英勇不屈的反侵略精神,下列外国侵略者直接被中国人民击毙的是(   )
A.华尔B.伊藤博文C.阿古柏D.西摩尔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相关链接】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相关链接】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保兴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兴守之义改之。建隆初,年十四,以荫补供奉官。明年,迁尚食副使。太祖尝召功臣子弟询以时事,保兴年最少,应对明白,太祖奇之,拜如京使。开宝中,领顺州刺史,太宗征河东,为御砦四面都巡检。太平兴国八年,出为高阳关监军。守信卒,起复,领本州团练使。雍熙初,契丹扰边,与戴兴、杨守一并为澶州前军驻泊。李继迁入钞,徙银、夏、绥府都巡检使。尝巡按罨子砦,并黑水河,趣谷中,夏人知之,以数千骑据险,渡河求战。保兴所部不满二千人,乃伏兵于河浒,俟其半渡,遽击之,斩首百余级,追北数十里。优诏褒美。端拱二年,知平戎军,徙莫州,俄为西京都巡检使。淳化五年,拜蕲州团练使,为永兴军钤辖,改夏、绥、麟、府州钤辖。至道二年,徙延州都巡检使兼署州事,改本路副都部署,与范重召等五路讨贼。有岌伽罗腻数族率众来拒,保兴选敢死士数百人衔枚夜击,歼之。自是吴移、越移诸族归降。还,至乌、白池,贼又为方阵来拒。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会夏人入钞,保兴发官帑钱数万缗分给战士,主者固执不可。保兴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以家财偿之。”夏人却,驿置以闻,真宗贷而不问。三年,就拜棣州防御使。知邢州,改澶州。在郡颇峻刑罚,每捶人,令缓施其杖,移晷方毕。五年,以疾求归京师。未几卒,年五十八。保兴世豪贵,累财钜万,悉为季弟保从之子所废。

(选自《宋史•石保兴传》)

【注】①守信,石保兴的父亲。②钞,女真族姓,这里指他们居住地河南一带。③岌伽罗腻,为党项大族。④持满,拉满弓弦。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保兴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兴守之义改之。建隆初,年十四,以荫补供奉官。明年,迁尚食副使。太祖尝召功臣子弟询以时事,保兴年最少,应对明白,太祖奇之,拜如京使。开宝中,领顺州刺史,太宗征河东,为御砦四面都巡检。太平兴国八年,出为高阳关监军。守信卒,起复,领本州团练使。雍熙初,契丹扰边,与戴兴、杨守一并为澶州前军驻泊。李继迁入钞,徙银、夏、绥府都巡检使。尝巡按罨子砦,并黑水河,趣谷中,夏人知之,以数千骑据险,渡河求战。保兴所部不满二千人,乃伏兵于河浒,俟其半渡,遽击之,斩首百余级,追北数十里。优诏褒美。端拱二年,知平戎军,徙莫州,俄为西京都巡检使。淳化五年,拜蕲州团练使,为永兴军钤辖,改夏、绥、麟、府州钤辖。至道二年,徙延州都巡检使兼署州事,改本路副都部署,与范重召等五路讨贼。有岌伽罗腻数族率众来拒,保兴选敢死士数百人衔枚夜击,歼之。自是吴移、越移诸族归降。还,至乌、白池,贼又为方阵来拒。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  会夏人入钞,保兴发官帑钱数万缗分给战士,主者固执不可。保兴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以家财偿之。”夏人却,驿置以闻,真宗贷而不问。三年,就拜棣州防御使。知邢州,改澶州。在郡颇峻刑罚,每捶人,令缓施其杖,移晷方毕。五年,以疾求归京师。未几卒,年五十八。保兴世豪贵,累财钜万,悉为季弟保从之子所废。

(选自《宋史•石保兴传》)

【注】①守信,石保兴的父亲。②钞,女真族姓,这里指他们居住地河南一带。③岌伽罗腻,为党项大族。④持满,拉满弓弦。

14.
图中哪位人物是黄海海战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
A.B.C.D.
15.

下列关于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②全年温和湿润,气候适宜

  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④北京胡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16.

下列关于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②全年温和湿润,气候适宜

  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④北京胡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17.
近代史上,宝岛台湾曾有过和祖国分离50年的历史,台湾是在哪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被割占的? (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8.
对洋务运动评价正确的有(  )
① 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中国从此富强起来  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9.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2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习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就是要学习他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

②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英国脱欧又给日本当头一棒,日本经济目前是如履薄冰,深陷衰退的泥沼。

③孙桂兰老人离休后,并没有安享晚年,反而当上了“义务红娘”,200多对有情人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喜结良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④周末天气晴好,在宜宾附近的草莓种植大棚内,三五成群的市民提着篮子,意兴阑珊地当起了“农夫”,享受着采摘新鲜草莓的乐趣。

⑤对鲍勃·迪伦获得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各方褒贬不一,瑞典文化作家斯文松就认为,瑞典文学院“为取悦群众而颁奖给迪伦”,但这恐怕是他的一得之见

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剧组来到重庆为该片做宣传,一向喜爱美食的张嘉佳对重庆美食如数家珍,一连说出多家重庆火锅店的店名。

22.
(题文)过去中国人用文言文“之乎者也”很难理解,用白话文使人与人的交流方便,因此我们要感谢提出文学革命的两位代表,他们是 (   )
A.陈独秀、李大钊B.胡适、陈独秀
C.胡适、李大钊D.李大钊、鲁迅
23.
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
①端午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4.
(题文)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不朽的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它的曲作者是(  )。
A.田汉B.聂耳C.冼星海D.徐悲鸿
25.

北京成熟、大气、厚重的文化氛围来源于(    )

  ①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③帝都文化熏陶    ④百年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26.
***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
A.中共“三大”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
27.

下列城市名片中,最适合北京的是(    )  

28.

补充句子

①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老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嘲笑;而广大各行各业的人,即“{#blank#}3{#/blank#}”不以彼此相识为耻。

③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blank#}4{#/blank#}{#blank#}5{#/blank#}”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29.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长春B.沈阳C.北平D.上海
30.
       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A.1894.7.25B.1931.9.18C.1937.7.7D.1945.8.15
31.
1945年8月,***亲赴重庆是为了(   )。
A.参加政治协商会议B.改组国民党C.签订停战协定D.争取国内和平
32.

从北京向东出山海关,可以进入(    )  

33.
中国自己拥有的第一条铁路是(    )
A.唐胥铁路B.京张铁路C.津浦铁路D.南满铁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