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81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

1.综合题(共4题)

1.
(近代百年艰难寻梦)   

材料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各阶层人民不懈探索,共同谱写下民族复兴的交响史诗。下图是理论组某同学设计的近代前期研究简图。


(1)观察简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探索过程呈现了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2)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与哪一运动有关?造成材料二中“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较高”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923年至1936年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据统计,1901﹣1911年全国民族资本设立了650家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3)依据材料三中工矿企业在各省和各行业的分布,概括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企业的发展和国家发展有什么关系。
2.
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方向标。通过查阅旧报刊可知过去事,通过研究报刊可以明事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作为近代社会信息传播工具的报刊,也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现。

——根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19世纪70年代兴起中国人创办近代报纸的原因是什么?表格中****应填什么战争?

材料二 随着时代的变化,近代报刊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创办报纸杂志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民报》风行海内外,多次重印,仍然供不应求,继《民报》之后,又一批革命刊物,如《复报》……相继创刊……国内许多城市……都有革命党人主编的报纸出版。……革命派已经以明显的优势占领了思想阵地。革命运动于是不可遏抑地迅猛发展。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民报》是哪个党的党报?对革命发展有何意义?

材料四 见下图


(4)观察材料四,这个报刊是哪场运动的主要阵地?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不少同志义愤地说:谈判自然可以……但是,要谈判,请他蒋介石自己到延安来……***决定亲自出去……还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建议书记处增补陈云、彭真二人,以便***、周恩来不在时书记处仍有5人开会。这表明***已经充分考虑到此行的危险。……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主动表示让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湖北等8个根据地。

(2)材料二中提及的“谈判”发生在哪里? 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 材料二从哪些方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中“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4.
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6周年,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1)孙中山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请你把孙中山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
年代
事  迹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24年
 
 
(2)以下是该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4)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以及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选择题(共25题)

5.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和此诗句有关的人物和条约分别是
A.林则徐 《南京条约》B.谭嗣同 《马关条约》
C.谭嗣同 《辛丑条约》D.林则徐 《北京条约》
6.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突出的时代特征是
A.利用宗教发动起义B.提出了改革土地制度的纲领
C.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
李明的爷爷2019年恰好八十大寿,即1939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后,一位历史老师问李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哪一年?李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民国十五年B.民国十六年
C.民国二十五年D.民国二十八年
8.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军阀割据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
9.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B.它在反帝反封建上比辛亥革命具有彻底性
C.它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
D.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10.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华民国的建立
11.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19世纪70年代,为了加强西北塞防,左宗棠力排众议,率师亲征,一举收复新疆。这充分说明了左宗是
A.近代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决捍卫者
B.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
C.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
D.清政府的重臣之一
14.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
B.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
C.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
D.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5.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温黄花”,此对联写的是________。
A.浙皖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护法运动
D.黄花岗起义
16.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
20世纪初,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其目的是(  )
A.大力宣传儒家学说B.实现独裁和专制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反对封建专制
18.
井冈山会师,使“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形成的红军主力”指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19.
“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府会议决议,与四月十八日(1927)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的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在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国民之责任愈益重大。”文中的“本政府”是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0.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北京故宫——古城瑷珲遗址
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工业遗址——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甲午海战纪念馆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南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21.
“***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灵活性”的是()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2.
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载: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自身的利益,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汉阳工人罢工是为了配合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反“围剿”
23.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样路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24.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5.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6.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7.
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日本屠杀旅顺居民
B.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C.柳条湖事件
D.南京大屠杀
28.
“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是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戏真做为内战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29.
中国近代的教育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面有关近代教育的场景描述,
不符合史实的是
A.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B.康有为、梁启超参加过科举考试
C.民国初年废除科举制D.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发表演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