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各阶层人民不懈探索,共同谱写下民族复兴的交响史诗。下图是理论组某同学设计的近代前期研究简图。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2)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与哪一运动有关?造成材料二中“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较高”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923年至1936年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据统计,1901﹣1911年全国民族资本设立了650家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 1901~1911年 | |
数量(家) | 资本额(万元) | |
纺织业 | 82 | 1332.1 |
缫丝业 | 70 | 556.9 |
面粉业 | 53 | 786.8 |
火柴业 | 28 | 130 |
水电业 | 60 | 3813.8 |
机器业 | 20 | 352.1 |
矿冶业 | 73 | 2272.9 |
——《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3)依据材料三中工矿企业在各省和各行业的分布,概括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