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新店初中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半期考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62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6

1.简答题(共1题)

1.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1)列举“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分别列举在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及作用?
(2)列举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针对发生在19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
(3)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说说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
(4)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什么革命?请写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功绩?
(5)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等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他连续发表了哪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
(6)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写写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什么特点?

2.判断题(共1题)

2.
判断下列史实与推论是否正确。
(1)史实: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推论:李鸿章认识到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2)史实: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推论:太平天国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3)史实: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有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

——沈恩孚《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

推论: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
(4)史实: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推论:陈独秀主张彻底抛弃旧道德。
(5)史实: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长沙代表***、何叔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推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综合题(共2题)

3.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在这场战争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而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内容属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4)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材料四  “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化历程的看法。

4.选择题(共21题)

5.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6.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歌谣反映了
A.太平天国运动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戊戌变法时期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
C.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时期“自强”“求富”的目标
7.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战争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8.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家法制得到健全
C.阻碍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
D.加快国内和平局面的到来
9.
“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选为第一任党的中央局书记。”这里的“他”是指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董必武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国民党一大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八七会议
11.
从义和团运动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得出的相同教训是
A.盲目排外只能招致外国侵略加剧
B.单靠一个阶级的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C.单纯的工人运动在中国走不通
D.社会主义不适应中国国情
12.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一座城市,并把它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天京”就是今天的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13.
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该“大臣”是
A.琦善
B.黄爵滋
C.林则徐
D.奕䜣
14.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5.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6.
曾经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的国家是()
A.葡萄牙B.英国
C.日本D.美国
17.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A.1840年B.1856年C.1900年D.1931年
18.

(拓展探究)如图所示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能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9.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是(   )
A.《庶民的胜利》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敬告青年》
20.
20世纪40年代,有一批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保质期三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到
A.1944 年 11 月B.1943 年 11 月
C.1941 年 11 月D.1945 年 11 月
21.
下面四幅图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汉阳铁厂
22.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23.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
24.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5.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