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京口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55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8

1.综合题(共4题)

1.
近代以来强大起来的日本不断对外发动战争。近段时间,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参拜靖国神社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极大关注。依据所学日本历史,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材料二 

中国士兵守卫卢沟桥 《黄河大合唱》谱曲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 前线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国军民在哪一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这场战争结果如何?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军民取得这一战果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2014年12月13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钟。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3)为什么要设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请谈谈你的看法。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图1 图2   图3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中图一、图二分别是谁?结合图三,说说他们开展了什么运动?
(5)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趋势如何?
3.
阅读材料: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次运动?这次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举一个。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哪些精神?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
下图是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北文化日报》,看后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发起这场事件的爱国将领是哪两个人?
(3)请问这一事件是怎样解决的?
(4)这一历史事件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选择题(共26题)

5.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6.
以下属于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壮举,应是
A.虎门销烟
B.戊戌喋血
C.辛亥风云
D.抗日烽火
7.
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的地点是在
A.上海青浦
B.江苏南京
C.广西金田
D.浙江慈溪
8.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之后( )
A. 《马关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
9.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列强获得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
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10.
对于中国人来是或,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幽幽一扇窗

肖慧

    ①窗原本只为采集光线、通风透气而设,饱学的古人根据窗形创造了诸如长窗、半窗、空窗、横风窗、花漏窗等如词牌名一般凝练雅致的窗名,给原本简单冷硬的窗赋予了生命内涵。形态不一的窗户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长窗、半窗与花漏窗了。

    ②高敞宏丽的长窗必须安装在主屋和厅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图案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花纹多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堂内有雍容华贵的陈设,主屋和厅堂相对的庭院里不是重峦叠嶂的精心置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点缀,透过长窗,将室内外景致融为一体。

    ③半窗外须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翠柳拂水,云影浮动,花木扶疏,有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致相衬,否则便全然没了意境。半窗一般装在厢房和书斋,底部多为矮墙,窗形细致精巧,紧靠窗外一定种植着芭蕉、绿竹或梅花等植物。读书读闷了,可以推开窗户,尽情欣赏触手可得的绿意,感受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的美妙。

    ④如果说半窗给人更多亲近更多惬意,那么花漏窗给人的感觉便是格外的幽雅含蓄。去苏州除了可以饱览园林秀色,还能过足看花漏窗的眼瘾——沧浪亭的花漏窗从主厅明道堂向西至翠玲珑之间,有个天井和曲廊构成的幽僻过渡空间,曲廊西北两面开有四个造型优美的花漏窗,依次为桃窗、榴窗、荷花窗、蕉棠窗,图案轻灵毓秀,柔和飘逸,充满动感。如果什么也不做,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灭滴翠,花香呼之欲出,小廊曲折,绿意透窗,那样的意境让人该是怎样地怦然心动啊!那年春天我在苏州园林一处僻静的庭院歇脚,特意在廊角一处花漏窗前坐下,“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声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清晰地飘过来,这是《牡丹亭•游园》里的经典唱词。那夜一动不动地听完了整曲《游园》,我目光自始至终都透过一扇古典的花漏窗,不远处,那水中月、雾中花般的水阁,美得刻骨,美得朦胧。

    ⑤古窗是一幅悠长隽永的古画,如今的窗少了许多精雅与遐想。然而无论怎样的窗,依然神奇地连接着两个世界——关上窗,营造出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笑骂喜怒,皆由自己;打开窗,人便与外界有了联系,清风明月,葱茏明朗。东坡有诗云:“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幽幽一扇窗,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境的大天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2.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曾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14.
洋务派先后提出的口号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自强、求富
C. 自强、独立   D. 科学、求富
15.
“八荣八耻”中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追溯历史,曾经倡导“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的是(    )
A.洋务运动B.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x>y>0xy >1成立的{#blank#}1{#/blank#}条件.
17.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8.
1926年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不包括
A.吴佩孚
B.袁世凯
C.孙传芳
D.张作霖
19.
2009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3周年,小王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为此他准备了以下的史实来再现长征的艰辛。你认为他选材不当的一条是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
20.
1927年7月下旬,贺龙向周恩来表示:“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贺龙等准备“干”的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百团大战
21.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问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革命斗争是学生们发动的
B.各阶层的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
C.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D.工人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
22.
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
A.建立较晚,结构较完备
B.采用新式武器,引进西方新式训练
C.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并聘请苏联教官
D.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23.
下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4.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110 ,上海制作室内冰灯的工人,用 7m3 的水可以冻成{#blank#}1{#/blank#}  m3 的冰, 10m3 的冰全部融化后{#blank#}2{#/blank#}  m3 .(保留两位小数)
25.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110 ,上海制作室内冰灯的工人,用 7m3 的水可以冻成{#blank#}1{#/blank#}  m3 的冰, 10m3 的冰全部融化后{#blank#}2{#/blank#}  m3 .(保留两位小数)
26.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体现侠义
B.获取功名
C.投靠日本
D.逼蒋抗日
27.
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8.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9.
确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0.
近代中国铁路的设计或修筑都由外国人控制着,20世纪初有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他是 ( )
A.魏源B.左宗棠C.詹天佑D.茅以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