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私立新知双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2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8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条约签订的场景?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
⑶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
⑷两个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锁国、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⑴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⑵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运动有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试举一例说明。
⑶材料二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主张或信念?
⑷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2.选择题(共20题)

3.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5.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深圳
6.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听着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我们不由得想起( )
A.洪秀全B.林则徐C.郑成功D.戚继光
7.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一首歌:“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反映了(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
8.
列强纷纷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局面发生在哪场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第二次鸦片战争
9.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的实施(   )
A.体现出英国对华贸易的公平性B.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
C.促进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D.开始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0.
1839年,林则徐下令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请问销毁鸦片的地点在
A.南京
B.上海
C.虎门
D.北京
11.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1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14.
19世纪90年代列强对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利于其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
A.开放广州、厦门为通商口岸B.中英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以海关税作为战败赔款担保
15.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16.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曾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17.
洋务派试图通过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
18.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20.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
21.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2.
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3.单选题(共1题)

23.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一分析的正确理解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