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说:“今之言革命民主者,糜烂四万万之人,大战数十百年,而必不能成革命,必不能保中国”。且一旦施行革命,则容易招致外国列强的武装干预,将会使国家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康有为认为:“民主者,天下公理也。能爱民变法,天下莫如皇上;若举民主,莫如皇上也……”
材料二 1894年10月,孙中山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民主革命主张。以后的旅欧期间,他细心钻研西方各国政治经济等书籍,认识到“非革命不能救中国”。1897年秋,孙中山赴日本结交朝野人士,争取他们支持中国革命。从1906年至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他亲自参加战斗,各次起义均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
(1)读材料一,康有为认为中国不能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2)读材料二,孙中山先生为民主革命作了哪些努力?早期的民主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孙中山和康有为的救国思想有什么区别?
材料一 康有为说:“今之言革命民主者,糜烂四万万之人,大战数十百年,而必不能成革命,必不能保中国”。且一旦施行革命,则容易招致外国列强的武装干预,将会使国家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康有为认为:“民主者,天下公理也。能爱民变法,天下莫如皇上;若举民主,莫如皇上也……”
材料二 1894年10月,孙中山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民主革命主张。以后的旅欧期间,他细心钻研西方各国政治经济等书籍,认识到“非革命不能救中国”。1897年秋,孙中山赴日本结交朝野人士,争取他们支持中国革命。从1906年至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他亲自参加战斗,各次起义均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
(1)读材料一,康有为认为中国不能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2)读材料二,孙中山先生为民主革命作了哪些努力?早期的民主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孙中山和康有为的救国思想有什么区别?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则徐》是新中国电影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我国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影片梗概:19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百姓深受其害,清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反对派暗中将此事告之英国大鸦片贩子。林则徐到广州后,立刻采取行动,联合两广总督加强海防,并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同时扣留可疑英国商船,收缴大量鸦片烟土。随后,林则徐亲自督导,将收缴的二万余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举动严重触动了英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他们于1840年5月发动鸦片战争,一直挥军北上打到天津,震慑北京。道光帝昏庸无能,为讨好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不力为名将其革职,另派琦善前往广州,商量向英国投降。后道光帝又将林则徐发配到新疆。但英帝国主义并不满足,将侵华的战火由沿海烧到内地。面对敌人的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抗英斗争。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所述梗概中提取一个历史事件,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事件。(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概述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林则徐》是新中国电影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我国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影片梗概:19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百姓深受其害,清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反对派暗中将此事告之英国大鸦片贩子。林则徐到广州后,立刻采取行动,联合两广总督加强海防,并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同时扣留可疑英国商船,收缴大量鸦片烟土。随后,林则徐亲自督导,将收缴的二万余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举动严重触动了英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他们于1840年5月发动鸦片战争,一直挥军北上打到天津,震慑北京。道光帝昏庸无能,为讨好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不力为名将其革职,另派琦善前往广州,商量向英国投降。后道光帝又将林则徐发配到新疆。但英帝国主义并不满足,将侵华的战火由沿海烧到内地。面对敌人的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抗英斗争。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所述梗概中提取一个历史事件,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事件。(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概述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2.选择题- (共9题)
3.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表明英国签订条约的目的不包括
①掠夺资源
②输出商品,抢占中国市场
③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割占中国沿海领土
①掠夺资源
②输出商品,抢占中国市场
③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割占中国沿海领土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4.
1861年3月15日,法国《艺术报》曾发表了艺术评论家兼中国艺术研究专家波捷的长篇文章,指出:抢劫这些奇珍异宝的行为“不仅给军队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而且“这样的行为使这支军队所属的国家信誉扫地,尤其是因为不是在危险的攻击之后发生这样的行为,而是明知故犯和沉着冷静的行为”。对材料中所指事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B.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
C.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行为 | D.是英军攻陷广州后制造的 |
5.
1871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奏请“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肆业(求学),实力讲求,以仰副(辅佐)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材料表明洋务派选派留学生出国旨在
A.改革传统教育体制 | B.培养维护统治之才 | C.寻求变法革新之道 | D.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
7.
1916年,民主革命的先驱人物黄兴创作对联激励蔡锷将军:“立马华山,推翻帝制;挥戈燕地,重建共和。”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A.二次革命 | B.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 C.护国战争 | D.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
8.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 B.戊戌变法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思想 |
C.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9.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等著作的写作目的是
A.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维护清朝统治 | B.实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
C.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 | D.废除不平等条约,抵制列强的侵略 |
10.
1881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次年成立“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此举与洋务派的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
A.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 B.欲“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
C.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 | D.加强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