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93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1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这场战争,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亚洲,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①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②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下面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四: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从军费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费挪用二百万两,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而慈禧为生日大肆挥霍,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五: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经过持久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哪一战争?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三所描述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四中的“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怎样影响?
(5)学生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武器落后B.战备不足C.政府妥协退让D.封建制度腐朽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北辰,比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1)孙逸仙是哪一位革命先行者?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发动革命在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3)孙逸仙理想的“新中国”是怎样的?
(4)与孙逸仙怀有同样革命理想还有哪些志士?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同胞站起来。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释放学生;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由什么事件引发的?
(2)你从材料二、三看出上述运动在六月以后发展何种态势?
(3)“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说明什么问题?
(4)五四运动具有什么划时代历史意义?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2.选择题(共20题)

4.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5.
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口号属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是()
A.“自强”与“求富”
B.“民族”“民权”和“民生”
C.“变法”和“图强”
D.“民主”和“科学”
6.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爱国知识分子领导的,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D.无产阶级的壮大
8.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维新变法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和科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
9.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是( )
A.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10.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1.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的标志是( )
A.北伐胜利B.西征胜利C.占领南京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2.
《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关“分田”的各种表述,其实质是
A.实施男女平等的方案B.按照平均主义原则分配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13.
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与“求富”B.“民主”与“科学”
C.“自由”与“民主”D.“扶清灭洋”
14.
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15.
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黄海大战  ②《马关条约》签订  ③北洋队全军覆没  ④日军在旅顺对我国居民进行疯狂屠杀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③②④
16.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B.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17.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强学会成立B.创立《万国公报》C.公车上书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18.
下列人物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
19.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20.
“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关天培B.林则徐C.琦善D.陈化成
21.
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B.广州
C.澳门D.厦门
2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这是外国侵略中国的开始
B.中国人民从此开始反抗外来侵略
C.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D.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