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材料一:这场战争,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亚洲,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四: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从军费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费挪用二百万两,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而慈禧为生日大肆挥霍,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五: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经过持久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哪一战争?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三所描述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四中的“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怎样影响?
(5)学生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①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②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下面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描述: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四: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从军费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费挪用二百万两,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而慈禧为生日大肆挥霍,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五: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经过持久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哪一战争?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三所描述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四中的“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怎样影响?
(5)学生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武器落后 | B.战备不足 | C.政府妥协退让 | D.封建制度腐朽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北辰,比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发动革命在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3)孙逸仙理想的“新中国”是怎样的?
(4)与孙逸仙怀有同样革命理想还有哪些志士?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北辰,比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1)孙逸仙是哪一位革命先行者?(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发动革命在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3)孙逸仙理想的“新中国”是怎样的?
(4)与孙逸仙怀有同样革命理想还有哪些志士?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同胞站起来。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释放学生;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由什么事件引发的?
(2)你从材料二、三看出上述运动在六月以后发展何种态势?
(3)“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说明什么问题?
(4)五四运动具有什么划时代历史意义?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同胞站起来。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释放学生;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由什么事件引发的?
(2)你从材料二、三看出上述运动在六月以后发展何种态势?
(3)“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说明什么问题?
(4)五四运动具有什么划时代历史意义?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2.选择题- (共20题)
4.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 B.新文化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北伐战争 |
14.
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
2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这是外国侵略中国的开始 |
B.中国人民从此开始反抗外来侵略 |
C.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
D.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