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黄山市隆阜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复习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3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7/17

1.列举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日本政客一方面表示希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进行有悖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化的举动,这不禁让人怀疑日本有否认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而这是不为世人所容许的。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一个国家一旦迷失前进方向,注定会陷入焦躁状态。焦躁又会让其更加起劲地瞎折腾。日本的两出闹剧,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发生的。不顾亚洲各国的正义呼声和严正抗议,2013年4月23日上午,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到靖国神社拜国。与此同时,日本右翼分子非法进入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海域寻衅滋事。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商业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009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讲话稿(节选)
(1)结合材料一,写出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事变。(2分)
(2)结合材料二,说说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哪几次分离?(3分)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3分)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2分)
(4)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日本怎样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答出两点)(2分)

2.简答题(共2题)

2.
小军同学以示意图、表格和卡片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12分)
【农村政策篇】

(1)请在示意图“?”处填写适当的内容。(2分)
(2)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外交成就篇】

(3)【政治制度篇】
新中国成立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获得更有尊严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写出其中3点)(3分)
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2分)
3.
某中学准备开展以“期盼民族复兴、探求强国富民之路”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的相关资料,请用学过的知识来一试身手。(11分)
材料一、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l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名称是什么?(1分)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分)取得了哪些成果?(举二例即可)(2分)
(3)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2001年,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什么?(1分)
你一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程有所感悟。请你将自己心中的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分)

3.选择题(共19题)

4.                                                
5.                                                
6.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7.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8.图甲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实验,图乙“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

9.图甲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实验,图乙“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

10.
某同学利用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抗美援朝B.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11.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12.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 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B.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D.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14.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
A.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15.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苏联解体
16.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地位提高B.综合国力增强C.军事力量强大D.“一国两制”的构想
17.物理研究中,为了方便描述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的某种规律或现象的本质,常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以下探究活动与引入的物理量不对应的是(   )
18.物理研究中,为了方便描述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的某种规律或现象的本质,常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以下探究活动与引入的物理量不对应的是(   )
19.
2009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A.1987年B.1992年C.1993年D.1997年
20.潜水员下潜到海水中不同深度,需要使用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说明{#blank#}1{#/blank#};其中橡胶潜水服能下潜至水下200m,其承受的海水压强为{#blank#}2{#/blank#}Pa.(g=10N/kg,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21.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
C.“希望工程”D.“863计划”
22.Jenny's f{#blank#}1{#/blank#}color is red, but I don't like it.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1道)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