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思想博大精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篇】
材料一: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政治篇】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
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
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
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提到的“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是由谁首创的?
材料三: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说:秦朝建立后,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郡县是相对于分封而言的,二者之不同,既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之不同,亦为王权的大小之不同。
(3)材料三中两种政治制度在”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上有何不同。
材料四: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4)据材料四,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民族篇】
材料五: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5)据材料五,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思想篇】
材料一: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政治篇】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
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
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
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提到的“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是由谁首创的?
材料三: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说:秦朝建立后,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郡县是相对于分封而言的,二者之不同,既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之不同,亦为王权的大小之不同。
(3)材料三中两种政治制度在”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上有何不同。
材料四: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4)据材料四,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民族篇】
材料五: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5)据材料五,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2.
实现***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指的是什么?
【奋斗篇】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结合材料二说说***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又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
【强国篇】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摘自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的谈话》(1992年)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此次谈话有何重大意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主张?
材料五:20世纪50年代,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东山再起”的原因。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指的是什么?
【奋斗篇】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结合材料二说说***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又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
【强国篇】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摘自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的谈话》(1992年)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此次谈话有何重大意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主张?
材料五:20世纪50年代,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东山再起”的原因。
3.
世界是一个整体,地球村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大家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点1: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观点2: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失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1)关于“世界历史”何时开始的问题,材料一的两种观点认识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2)罗斯福是如何改变材料一中这种状况的?该政策有什么创新?
材料三: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列宁选集》,第4卷
(3)列宁是如何纠正错误的?这种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材料四:当人们从战火的灰烬中走出来,是否意味着和平时代的到来?战后漫长而又短暂的半个世纪里,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震撼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
(4)材料四中“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指的是什么?这一震撼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克汽车时,3000美元给韩国装配工人,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余下近4000美元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5)材料五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领域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相继建立了哪些区域性经济组织?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六: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图一、图二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图三 “棱镜门”网络泄密主要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核心技术?
(7)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下去,谈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材料一:观点1: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观点2: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失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1)关于“世界历史”何时开始的问题,材料一的两种观点认识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2)罗斯福是如何改变材料一中这种状况的?该政策有什么创新?
材料三: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列宁选集》,第4卷
(3)列宁是如何纠正错误的?这种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材料四:当人们从战火的灰烬中走出来,是否意味着和平时代的到来?战后漫长而又短暂的半个世纪里,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震撼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
(4)材料四中“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指的是什么?这一震撼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克汽车时,3000美元给韩国装配工人,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余下近4000美元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5)材料五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领域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相继建立了哪些区域性经济组织?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六: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图一、图二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图三 “棱镜门”网络泄密主要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核心技术?
(7)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下去,谈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选择题- (共28题)
4.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实现权力制衡 |
5.
据新华社报道,流落异国他乡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如下图),将在2014年秋,从挪威一家博物馆回归中国,这些石柱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雕工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些石柱流失海外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6.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
B.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7.
思想文化运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追求和向往,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是( )
①《海国图志》的发表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新文化运动
①《海国图志》的发表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8.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北伐战争 |
10.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中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你认为“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从那一事件算起的( )
A.卢沟桥事变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C.九一八事变 | D.南京大屠杀 |
11.
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阶段 | 作战力量 | 进攻目标 | 中共中央军委批示 |
第一阶段 | 苏北兵团 | 淮阴、淮安、宝应、高邮 | 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
第二阶段 | 三个纵队 | 海州、连云港 | 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12.
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A.南昌起义时 | B.九一八事变前 | C.秋收起义中 | D.七七事变后 |
13.
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被幽禁在贵州桐梓的一位国民党将军写下日记:“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这位将军是( )
A.张学良 | B.赵登禹 | C.佟麟阁 | D.张治中 |
17.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但是,在中国民族工业艰难生存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黄金时代”,它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
19.
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性主人、一名女性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成年男性奴隶、一名成年女性奴隶。具有选举权的合法公民每人可投一票。这个家庭可以投
A.1票 |
B.2票 |
C.3票 |
D.4票 |
23.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
B.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
C.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
D.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
24.
“华盛顿的行动很感人……为了国家的事业……离开了家人和朋友,牺牲了自己的舒适环境,把这一切都拿来孤注一掷。”材料中“国家的事业”是指( )
A.摆脱封建统治 | B.赢得民族独立 | C.实现种族平等 | D.消除南北冲突 |
25.
明治政府的开国元勋之一井上馨说:“化我国为欧洲帝国,化我人为欧洲国民。只有如此,我帝国方能与泰西各国齐跻于同等地位。”他的说法是指( )
A.废藩置县 | B.文明开化 |
C.颁布宪法 | D.四民平等 |
26.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说:“一百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束巨大灯塔所放射出的希望之光……”他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进行斗争并因此获得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所说的“伟大的美国人”是 ( )
A.华盛顿 | B.林肯 | C.艾森豪威尔 | D.肯尼迪 |
28.
17-18世纪,欧洲兴起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股思潮的杰出代表是( )
A.莎士比亚 | B.但丁 | C.达·芬奇 | D.伏尔泰 |
29.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 B.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相对论 |
30.
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匣”。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 B.相对论 |
C.量子力学 | D.网络信息技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