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就确定了要利用经济手段对新中国施加压力的方针。国务卿艾奇逊在1949年2月28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而且,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这样的事实: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遭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的贸易管制,作为调整对华政策的突破口。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合作与分歧”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材料: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就确定了要利用经济手段对新中国施加压力的方针。国务卿艾奇逊在1949年2月28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而且,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这样的事实: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遭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的贸易管制,作为调整对华政策的突破口。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合作与分歧”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今中外的对外贸易折射出一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建立了一套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和制度一一市舶司和市舶条法,鼓励中外商人的贸易,使得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程度超过此前任何时期。宋代的海外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是宋朝和海外诸国之间的贸易,称“朝贡贸易”。这种贸易集中体现了中华帝国历代皇帝“一统华夷”“抚宇如一”“厚往薄来”的对外交往原则。二是宋朝和私人海商之间的贸易,称为市舶贸易。由于宋代海上贸易商品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官府可以通过对舶来商品的“抽解”和“博买”获取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公元971年太宗灭南汉后,即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对外贸易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主导的海外贸易格局的形成背景,并从世界影响角度简述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
材料一 宋代建立了一套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和制度一一市舶司和市舶条法,鼓励中外商人的贸易,使得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程度超过此前任何时期。宋代的海外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是宋朝和海外诸国之间的贸易,称“朝贡贸易”。这种贸易集中体现了中华帝国历代皇帝“一统华夷”“抚宇如一”“厚往薄来”的对外交往原则。二是宋朝和私人海商之间的贸易,称为市舶贸易。由于宋代海上贸易商品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官府可以通过对舶来商品的“抽解”和“博买”获取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公元971年太宗灭南汉后,即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对外贸易港。
——《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主导的海外贸易格局的形成背景,并从世界影响角度简述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商具有爱国热情,为报效朝廷,常常拿与朝廷的平反与防务活动,捐钱出人都比较踊跃。在国家危难之时,晋商常常直接参与国家的军事行动,保家卫国。晋商的爱国情怀还表现为力争主权。清末,晋商的票号名声逐渐开始衰落,但是他们并没有以此而萎靡不振,依然和全省人民共同团结,全心全力,与想独霸矿权的外国商人(主要是英国商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抗争,始终不屈不挠,最终从英商手中赎回山西煤权,保护了山西的媒矿资源,同时,晋商还舍利取义,回报社会。很多晋商在创业经商积累一定财富之后都会伐善行施、购药治病、架桥修路、接济孤寡、扶持穷苦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会出现的背景及其进步之处。
材料一 晋商具有爱国热情,为报效朝廷,常常拿与朝廷的平反与防务活动,捐钱出人都比较踊跃。在国家危难之时,晋商常常直接参与国家的军事行动,保家卫国。晋商的爱国情怀还表现为力争主权。清末,晋商的票号名声逐渐开始衰落,但是他们并没有以此而萎靡不振,依然和全省人民共同团结,全心全力,与想独霸矿权的外国商人(主要是英国商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抗争,始终不屈不挠,最终从英商手中赎回山西煤权,保护了山西的媒矿资源,同时,晋商还舍利取义,回报社会。很多晋商在创业经商积累一定财富之后都会伐善行施、购药治病、架桥修路、接济孤寡、扶持穷苦等。
——摘编自廖启云、李忠民《晋商责任意识的基本内容探析〉
材料二 商会作为清末诞生的近代新式商人团体,虽然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工商业者力量壮大的产物,但也不能忽略商会又是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为了振兴工商、奖励实业,主动倡导鼓励商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商会是不分籍贯和行业的整个工商各业共同的新式社团,早在清末诞生之初,商会内部就设有分工细密、职权明确的各种办事机构。除总、协理和会董之外,各商会一般都设有文牍处、评议处、考察处、收支处、庶务处、接待处等,这些机构“各有责成,各有权限”,并且互相配合,不仅保证了商会的日常会务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章运行,而且遇有突发事件也能及时应对和联动。清末商会即形成总会、分会、分所层层联结的三级组织体制,分所隶属分会,分会隶属总会,相互之间宗旨相同,规章一致,组成了一个层层统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且除西藏之外全国各地的分会、分所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很快就成为林林总总的清末各类新式社团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商人团体,拥有了独特的联动机制。——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会的“联动”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晋商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会出现的背景及其进步之处。
3.单选题- (共19题)
4.
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
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
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
5.
易中天在《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提到:人民选举也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数太多不好操作。另外代表们(制宪会议代表)对人民是否熟悉情况是否有判断力也表示怀疑。可取的方案也就是“选举人”选举。最能体现材料中的设想的是
A.美国总统的产生 |
B.美国众议员的产生 |
C.英国下议院的议员产生 |
D.美国联邦法院的最高法官的产生 |
6.
194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凡违反或妨害国家总动员之法令或者业务者都要根据该条令惩罚之,此类案件由军法审判之机关审判,呈报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核准执行。这一规定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
B.激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
C.使抗战进入了反攻阶段 |
D.有利于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 |
7.
《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 |
B.完备性 |
C.过渡性 |
D.人民性 |
8.
“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A.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B.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D.首次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
9.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A.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
B.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
C.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10.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
11.
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C.统治者“无为而治” |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
12.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稽,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
C.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
D.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
13.
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19世兄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说明
A.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增强 |
B.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 |
C.茶叶出口主导着中外贸易 |
D.欧美的侵略方式发生转变 |
14.
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
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
C.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
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
15.
1786年,一封提交给政府的清愿书上写道:“机器产生的罪恶不胜枚举。我们真诚希望人类的判断力不受狭隘利益的左右,发现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以致最后被吞没等恶果。”这表明当时
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
B.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 |
C.劳动者深刻认识到贫困根源 |
D.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
16.
今珍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内的宋代《平江图〉,如实地反映了当时苏州城的原貌。其时苏城以二横四直骨干河道为城市脉络,作坊、民居等临河而设,均匀遍布全城。商业贸易区的中心则在城中央乐桥和利市桥一带,紧靠统治阶级集中之地,便于他们享乐和管理,这说明当时的苏州城
A.体现城市布局讲究合理与对称 |
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 |
C.商业活动的限制未被完全打破 |
D.商业发展促使官员奢靡风气增长 |
17.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18.
《陶庵梦忆》是万历年间文人张岱的文集,里面记载的仅作者喜欢的土特产就罗列了57种,北方人想吃南方的海鲜很快就能送到。这反映出当时
A.国内开始形成统一的市场 |
B.商品经济发展丰富了民众生活 |
C.土特产品备受人们的喜爱 |
D.南北生活习惯的差异日益消失 |
19.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20.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制造出第一辆汽油动力的汽车,第二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意大料无线电之父马可尼1897年成立无线电报公司。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注重技术的发明与创造 |
B.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 |
C.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
D.仅在通讯与交通上有突破 |
21.
16世纪,美洲的一辛辣感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了
A.三角贸易 |
B.商业革命 |
C.价格革命 |
D.商业危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