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教育共同体2016年中考总复习综合卷(一)历史试题(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314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7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交锋】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体现了近代化中的哪一运动?这一运动最终的结局怎样?
(3)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
【记忆】

(4)图一事件与上述三则材料中哪一个所反映的运动是一致的?图二与上述三则材料中哪一个所反映的运动是一致的?
【启迪】
(5)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
“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是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两个伟大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但近代随着“人的发现”上帝的权威得到挑战,资产阶级开始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材料二:“世界的发现”,促使世界海道大通:为全球人类交往提供可能;它彻底改变了人类长期以来依赖陆路进行交往的局面,凭借海上新航路,昔日处在封闭状态下的美洲,开始了从未有过的开放,与世界各大洲建立了交往联系,相互孤立和封闭的世界逐渐联结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地理发现时代的欧洲人,几乎把全世界都展现在自己眼前,开始跟各种不同的人种与文明发生接触。”
材料三: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被称为“民族大融炉”,美国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众多民族文化的特点。早期的欧洲移民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学会了许多新的东西如借用他们的语汇方便了相互的交流也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化。……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
材料四

(1)材料一中“人的发现”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什么社会思潮?率先对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进行抨击和批评的是谁?这种抨击和批评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世界的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总结“世界的发现”的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二、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美国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哪两种方式?
(4)1519年——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材料四中哪一条是麦哲伦的船队的航行路线?(   )

2.选择题(共11题)

3.
清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
A.盛京将军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
4.
我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 (    )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丁汝昌
5.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B.设使馆C.建教堂D.加工厂
6.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

7.
如图,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材料一: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亿万个你我的小梦想,汇聚成国家的大梦想、民族的大梦想。“中国梦”,我们的梦想,值得每个人为之追逐。

9.
某文件中写道“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一位历史学家说此文件使该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主权的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以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此文件是( )
A.《独立宣言》B.《共产党宣言》C.《人权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0.
《法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 )
A.直接选举制B.义务教育制C.资产阶级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佩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亚洲民族。”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
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族
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
12.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13.
英美苏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这种正确认识的最终获得是在( )
A.德国吞并奥地利后B.德国突袭波兰后
C.德国进攻苏联后D.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