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时练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243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6

1.综合题(共2题)

1.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四: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这个制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5)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该制度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选择题(共10题)

3.
清朝的知识分子从“经世”到“避世”,由要求社会改革到“为考据而考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焚书坑儒
B.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
C.实行了八股取士制度
D.设立了军机处
4.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内容有
①继续采用八股取士制度
②设军机处,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大兴文字狱
④收缴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
乾隆时,杭州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同音,因而被认为是怀念明朝、图谋不轨,卓氏家族因此而遭灭门之灾。这反映了统治者
A.反对文学创作B.提倡尊孔读经C.大兴文字狱D.焚书坑儒
6.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
D.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7.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加强     D. 专制集权的加强
8.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9.
某导游在介绍故宫内一景点时说:“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 唐尚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军机处
10.氯化钡溶液常用来检验硫酸,两者之间发生如下化学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某同学将80g氯化钡溶液与2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称得稀盐酸的质量为76.7g,求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氯化钡溶液常用来检验硫酸,两者之间发生如下化学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某同学将80g氯化钡溶液与2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称得稀盐酸的质量为76.7g,求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
清代一位大臣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准,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可以判断该大臣
A.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怨恨
B.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办事非常仔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