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枣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229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实行了哪种政治制度?(1分)军机处是在什么朝代开始设置的?(1分)两朝政治制度的调整,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在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民国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哪些重大意义?(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宪法是由哪一次大会通过的?(2分)它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哪三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2.
根据提示完成“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探究任务:(本题14分)
(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4)1991年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后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5)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影响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2分)

2.单选题(共35题)

3.
万民法在财产规定方面的主要思想是
A.保护奴隶主利益
B.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C.保护私有财产
D.保护奴隶制
4.
关于《十二铜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元前5世纪制定B.是罗马平等反对贵族的结果
C.是罗马较早的习惯法D.规定了严格的债务奴隶制
5.
马克思对某国的政治进行如下的评价“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该国是指(    )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6.
关于英国议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英国议会有“议会之母”的称誉②《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③18世纪中叶,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④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
英国与德国代议制的共同点是(   )
A.总统制B.君主专制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8.
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的是(   )
A.王朝战争B.资产阶级革命C.外交努力D.铁血政策
9.
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各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确立
B.1787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民主共和政体在美国确立
C.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走上代议制道路
D.1875年宪法的通过标志着代议制政体在法国开始确立
10.
法国共和政体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
A.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B.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坚决斗争
C.“一票共和”D.保皇派内部的分歧
11.
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2.
《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 B. 紧张的军事形势
C. 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 D. 其代表的小农经济的性质
13.
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14.
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15.
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
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午战争后,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B.帝国主义国家征相效仿德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1899年美国向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提出了“门户开放”的照会
D.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遭到了其他帝国主义的反对
17.
《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
A.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
18.
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19.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的上述宣言发表于哪一事件发生不久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
20.
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
C. 俄国二月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21.
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批判地汲取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不包括(    )    
A.德意志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欧洲启蒙思想
22.
巴黎公社(   )
①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②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直接指导的产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②③
23.
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革命
B.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
24.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英、法、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C.汲取人类19世纪早期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
D.马克思、恩格斯与工人运动相联系
25.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26.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D.中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
27.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显著的特点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29.
20世纪70年代,促使美国总统尼克松改善中美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B.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C.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D.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30.
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与政策有(    )
①不结盟政策 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③一边倒与一大片④对外开放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③
31.
以下是一组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图片,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所反映的外交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32.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
伊拉克战争(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33.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4.
导致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有 ①美国的霸主地位愈加稳定  ②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④
35.
有一段1961年的一次会议的宣言是这样描述的:“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请问,这个会议是
A.亚非会议B.中印外交会议
C.日内瓦国际会议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36.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37.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地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3.选择题(共14题)

38.

读“梧州市2012年某日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39.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0.当你找不到你的帽子了,你应该怎么问:
41.当你找不到你的帽子了,你应该怎么问:
42.当你找不到你的帽子了,你应该怎么问:
43.已知f(x)=x3+3ax2+bx+a2在x=﹣1时有极值0,求常数a,b的值.并求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44.

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认识了地球的形状。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4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46.

如图是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7.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5亿。各大洲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4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 {#mathml#}C=π3{#/mathml#} ,若 {#mathml#}OD=aOE+bOF{#/mathml#} ,且D、E、F三点共线(该直线不经过O点),则△ABC周长的最小值是(   )
49.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状况,需要实施的水利工程是(  )

50.已知P是△ABC内一点,且 {#mathml#}5AP2ABAC=0{#/mathml#} ,则△PAB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   )
51.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中并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请用画树状图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写出两次摸出的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5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