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实行了哪种政治制度?(1分)军机处是在什么朝代开始设置的?(1分)两朝政治制度的调整,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在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民国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哪些重大意义?(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宪法是由哪一次大会通过的?(2分)它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哪三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实行了哪种政治制度?(1分)军机处是在什么朝代开始设置的?(1分)两朝政治制度的调整,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在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民国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哪些重大意义?(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宪法是由哪一次大会通过的?(2分)它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哪三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2.
根据提示完成“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探究任务:(本题14分)
(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4)1991年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后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5)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影响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2分)
(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4)1991年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后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5)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影响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2分)
2.单选题- (共35题)
5.
马克思对某国的政治进行如下的评价“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该国是指(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6.
关于英国议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英国议会有“议会之母”的称誉②《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③18世纪中叶,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④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①英国议会有“议会之母”的称誉②《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③18世纪中叶,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④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9.
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各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确立 |
B.1787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民主共和政体在美国确立 |
C.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走上代议制道路 |
D.1875年宪法的通过标志着代议制政体在法国开始确立 |
13.
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
15.
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6.
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午战争后,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
B.帝国主义国家征相效仿德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C.1899年美国向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提出了“门户开放”的照会 |
D.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遭到了其他帝国主义的反对 |
17.
《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
A.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 |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D.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 |
23.
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革命 |
B.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 |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
D.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 |
25.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
27.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显著的特点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
B.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
D.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8.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 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 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
32.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 | 伊拉克战争(2003年) |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
33.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 |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34.
导致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有 ①美国的霸主地位愈加稳定 ②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④ |
35.
有一段1961年的一次会议的宣言是这样描述的:“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请问,这个会议是
A.亚非会议 | B.中印外交会议 |
C.日内瓦国际会议 |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
3.选择题- (共14题)
4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 {#mathml#}{#/mathml#} ,若 {#mathml#}{#/mathml#} ,且D、E、F三点共线(该直线不经过O点),则△ABC周长的最小值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5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