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
材料二:“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扛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材料四: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一情形开始于哪一次侵华战争后?列举一位在这一次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3)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和材料三中的“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
(4)材料二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材料四中所描述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材料一: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
材料二:“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扛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材料四: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一情形开始于哪一次侵华战争后?列举一位在这一次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3)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和材料三中的“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
(4)材料二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材料四中所描述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遇,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二: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材料三: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还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不论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献《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部纲领性文件?颁布此文件的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图1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哪一军事工业?图2是哪一民用企业?
(3)洋务运动时期筹建的三支海军指的是?
(4)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5)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遇,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二: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材料三: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还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不论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献《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部纲领性文件?颁布此文件的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图1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哪一军事工业?图2是哪一民用企业?
(3)洋务运动时期筹建的三支海军指的是?
(4)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5)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利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既彼得便利。”
材料二:如下图《时局图》

材料三:1902年伦敦《泰唔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朝廷”。
请回答:
(1)材料一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2)写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
(3)材料二《时局图》中山东是哪国的“势力范围”?后来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与各国在华相同的既得利益?
(4)材料三中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的依据是哪一条约中的什么内容?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利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既彼得便利。”
材料二:如下图《时局图》

材料三:1902年伦敦《泰唔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朝廷”。
请回答:
(1)材料一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2)写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
(3)材料二《时局图》中山东是哪国的“势力范围”?后来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与各国在华相同的既得利益?
(4)材料三中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的依据是哪一条约中的什么内容?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1人物是谁?是哪一次运动的领导人?
(2)图2为代表的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在图3等人物推动下哪一年实行变法?
(4)以上人物分别代表哪些不同的阶级?他们为挽救国家危亡都做出了努力,其共同结果怎样?

请回答:
(1)图1人物是谁?是哪一次运动的领导人?
(2)图2为代表的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在图3等人物推动下哪一年实行变法?
(4)以上人物分别代表哪些不同的阶级?他们为挽救国家危亡都做出了努力,其共同结果怎样?
2.选择题- (共20题)
6.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战后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战后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7.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历史上参与“火烧圆明园”的国家是


A.英法美俄联军 |
B.八国联军 |
C.英法联军 |
D.美俄联军 |
10.
(题文)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
B.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D.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
11.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 1894年前 | 1900年 |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80家 | 933家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2.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增加通商口岸的数量 |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C.占领北京城,控制清王朝 |
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 |
13.
“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太平天国运动中“权断手足情”的原因是
①领导者享乐腐化
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
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④洪仁玕与洪秀全政见的不同
①领导者享乐腐化
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
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④洪仁玕与洪秀全政见的不同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14.
2017年5月,多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近代史时期,西方列强不请自来,侵占过我国北京的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15.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16.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2.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 |
D.义和团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