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171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美国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的司法解释权。三者平等独立,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自由而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这一法律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文献使美国建立的政体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近代中国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请说出是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文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三的法律文献思想的理论源于什么?
(4)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从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新制度的?三国新的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同时期的中国处在什么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又是什么?
(5)通过对以上材料和以上问题的学习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得到了哪些认识或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勤劳智慧、奋发向上。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就先后2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引入佛教、汉字、技术,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明治维新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人民以有限的国土资源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日本在制造业、信息、金融、物流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拥有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技术。这是日本人民的骄傲,也值得中国人民学习。
——2008年5月8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因此这次改革具有什么性质?
(3)“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进行的一次改革是什么?日本主要模仿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4)日本明治维新是借鉴了哪里的“先进文明成果”?向他们学习的哪一措施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5)材料中俄国,日本三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俄、日发展之路对我国的现代建设有什么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材料二:

材料三: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界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事件?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个时代中“最完美的代表”是谁?
(2)材料二所示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写出名称)?西汉时为开辟此通道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此通道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世界有何重要影响?
(4)请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历史史实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历史史实产生的相同影响又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8年,英国生铁产量200万吨,到1870年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材料二:美国众多发明家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
材料三:

材料四:1926年,中国勉强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仍以传统的展品生丝、茶叶、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福州漆器为主。不少展品获奖,但这些奖项并不代表着褒扬和反映我国当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最新成就。“赛会得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
材料五:伴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膨胀,一方面,它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它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尾气、噪声和废弃物也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它还加快能源的消耗,破坏环境,占据空间,阻塞交通,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2)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发明者分别是谁?这两项发明所处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3)材料四说明当时的中国在社会发展上存在哪一严重问题?材料五反映了什么问题?
(4)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谈谈你得到什么启示?(2点即可)

2.选择题(共27题)

5.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地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强烈的人文主义追求
6.
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7.
“在这里,人一生下来就继承他父母的种姓等级,他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只能接受。”材料中的“这里”指的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中国
8.
下图所示的古建筑,见证了哪一个文明古国曾经的繁荣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埃及
9.
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10.
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现代法律体系影响至深的是
A.《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
11.
生动地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阿拉伯文学瑰宝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俄狄浦斯王》
D.《伊索寓言》
1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有一组的解说员展示搜集的材料如方框所示。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代希腊
13.
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A. 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拜占廷帝国
14.
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
②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
③城市通过斗争拥有了自治权
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此法律条文出自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权利法案》
C. 《拿破仑法典》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6.
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兴”的含义是指(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神学文化的复兴
17.
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在暴力冲突与和平过渡之间,英国人选择了后者,而且取得了成功。”这里所说的“和平过渡”指的是
A.议会斗争
B.处死国王
C.王朝复辟
D.光荣政变
18.
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个国家”诞生的标志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1787年宪法的制定
19.
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火车、轮船的出现D.内燃机的发明
20.
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美洲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首次接触与碰撞。对此做出重大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B.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D.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22.我国《劳动法》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支付不低于工资3倍的工资报酬。而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劳动者未能拿到法定加班工资。此时,劳动者应(    )
23.我国《劳动法》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支付不低于工资3倍的工资报酬。而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劳动者未能拿到法定加班工资。此时,劳动者应(    )
24.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内战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A.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消除了种族歧视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25.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争取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渡过经济危机
D.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26.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的‘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的‘货物’”主要来自
A.欧洲
B.美洲
C.亚洲
D.非洲
27.
在殖民地人民抗争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历史人物,其中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章西女王
D.哥伦布
28.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 )
A.实施殖产兴业政策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9.
“1848年以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这个学说是指
A.牛顿力学
B.启蒙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相对论
30.
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31.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